人民网 >> 理论 >>
学者:大学生人数增加 有望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
2013年06月14日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能否抓住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增长的“机会之窗”决定未来事业的成败

中国青年报:近些年,我国读高中的人数越来越少,读大学的却越来越多,这对于我国人口红利会产生什么影响?

张翼: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农民工供给逐渐转入短缺,大学生供给逐渐转入过剩。但这种过剩是市场约束和制度配置下的过剩,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这些高素质人才。事实上,大学生人数增加会提高人力资本,有望实现中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能否抓住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增长的“机会之窗”,决定着我们未来事业的成败。

我国人力资本的构成正处于从初中教育为主向高中教育为主的转型时期。我国每年会招收800多万高中学生和近700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使得劳动市场上很少有初中毕业的人了。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和制造业的技术化转型,我国已经创造了技工的“机会之窗”。但对于从普通高校毕业的很大部分学生来说,市场上仍缺乏创造岗位的机制。

只有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不是继续强化对低端制造业的扶植,才能创造更多白领岗位。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要从以制造业为主尽快转型为以创新为主,才会带动劳动力市场的转型。

中国青年报:现在很多应届生“非三不进”,即非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不进。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张翼:很多人都会告诫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种引导是对的。但我们呼吁了很多年,学生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这说明我们应该转变政策配置与改革的思路,采用市场的方式而非说服教育去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在做法上,就是要把公务员从最优职业选择的位置上拉下来。公务员岗位吸纳了大量本该进入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精英。只有继续深化国有单位改革,打破公务员终身制,缩小权力资本的寻租渠道,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热情才会逐渐减退,社会精英向不同职业领域分流的趋势也才会形成。不改变公务员作为最优职业选择的现状,我们的引导政策起草得再好,也会收效甚微。

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也成为吸纳人才的地方。工资待遇的提升和劳动保障的兑现,让大学生更有尊严感,也强化了人们对国有单位的预期。但目前这样的岗位很少,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劳动主管部门应继续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维护,使劳动环境的提升符合人们的期望。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