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关注基层干部第一焦虑:“干群互信缺乏”
——基于5100份书面问卷和6096份网络问卷的对比分析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2013年06月13日1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超过50%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基层干部形象普遍被误读,东、中、西部地区基层干部污名化程度呈递增态势

公众究竟是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被污名化现象的?在问及“您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基层干部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时,选择“普遍”和“较为普遍”的网络受调查者分别占比15.75%和29.53%,两项相加占45.28%。而在书面调查中,有55.44%和45.56%的干部选择了“普遍”和“较为普遍”,选择这两项的一般群众也达到了53.33%。这一调查结果也进一步佐证了前述只有少数人认为当前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印象 “比较客观,既没高估也没低估”的分析结论。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通过随机采访广西、贵州、湖北、江西、河北、山东六地各50名基层干部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基层干部被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程度呈递增态势。一位在广西自治区某偏远地区县委办任职的干部在采访中告诉人民论坛记者,“西部地区的基层干部往往因为应对舆论本领不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容易陷入‘有理讲不出’的窘境。” 相比起来,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更高的中东部地区,基层干部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上级和公众对其监督也更为广泛、便利,“这些都能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帮助地方干部更好地改善自身形象”,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富昌乡的一位干部说道。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在我们列举的多项因素中,网络受调查者选出的排列前三的依次为:“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占比67.52%;“个别媒体失实报道,放大或扭曲个别基层干部的负面行为吸引眼球”,占比29.77%;“社会上有些人看问题以偏概全,没看到主流”,占比27.41%。相应地,书面调查中,被选出的前三项分别是:“个别媒体失实报道,放大或扭曲个别基层干部的负面行为吸引眼球”,占比79.33%;“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占比76.24%;“社会上有些人看问题以偏概全,没看到主流”,占比53.67%。

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少数官员的不当行为是负面形象产生和传播的源头;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却是“复制”官员负面形象的主体,他们的心理、情感、意志、价值观和经历等等都会对基层干部形象的评价产生影响,因而不排除其受到某种情绪的支配而极大地扭曲真相的可能,尤其在涉及到诸如征地拆迁、上访、环保等更容易引发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时更是如此。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副处长刘优胜对此就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基层干部办了10件事,有1件没办好,9件都白干了,难以获得群众的承认。”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