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涨工资反垄断难以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要想改善中国国民的福利,让消费的比重更大,要想让经济再持续地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让居民可支配收入占的比重变得更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过去几年,中国单位G D P的资本总量上升很快。除了中国以外,2009年全世界20个最大经济体的平均投资率比中国少一半,中国是48%,那20个经济体的投资率大概是23%左右。从回报率上看,白重恩测算,调整价格、税收、折旧以后,中国实质的平均投资净回报率1993年是15 .7%,2010年的时候是5.1%,趋势至少不令人乐观。两方面迹象都显示,中国的投资率过高了。更严重的是,中国的储蓄率更高,大概达到了50%。从经济的结构来看,投资率这么高可能跟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关,这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全要素生产率也是前一段时间很好,但是2008年以后这4年不好。原因大致分三类,一类叫制度红利,一类叫城市化红利,或者是经济转型红利,还有一类叫追赶者红利。展望未来,制度红利还在,还会持续,城市化红利也还会有,但是城市化从数量上会减弱,速度一定是减慢的,当然质量可能改善。追赶者红利也还有,中国经济的发展离发达国家距离还很远,而且有更有利的地方,就是因为教育的改善,中国人学习的能力在增强。30年前能够直接跟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家、工程师交流的人非常少,现在随便抓都能抓到很多人。但不利的是,30年前中国是一个很小的经济体,那个时候可以向日本、韩国学习,搞外向型经济,现在不能再这么做了,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大到了足以影响国际商品价格的程度。所以追赶者红利也有危险,中国除了需要向别人学习以外,还得自己创新。好消息是,跟30年前比,现在中国的创新能力是大大加强了,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潜在亮点。在自己创新的过程中,大国就不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红利。还有就是,如果中国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可能带来效率的改善,这也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范畴。
下面看一下中国的收入分配情况,因为上面讲了,增长和收入分配有关系,如果居民收入太少,投资率就会太高,影响效率。消费率比较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社保不很令人满意,比如说房价很贵,比如说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比较高,穷人储蓄率比较少,富人储蓄率比较高。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关于居民储蓄的,数据显示,其实居民的储蓄率非常稳定。储蓄率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居民储蓄多了,而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多了。所以要想改善中国国民的福利,让消费的比重更大,要想让经济再持续地增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让居民可支配收入占的比重变得更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要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 D P的比重,就要知道它过去为什么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包含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从政府那拿到的转移支付,但是在中国劳动者报酬占的比重在下降,居民财产性占的比重也在下降,那么就要进一步问,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下降。
第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占G D P的比重逐渐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上升,是造成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据测算,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下降,61%来自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30%左右来自于工业内部的变化,还有9%左右是其它因素造成的。农业中用的资本比较少,而且统计上没有把土地的租金给单独核算,全算入了劳动者报酬,所以农业中的劳动者报酬占的比重比较高。但是这个不能改变。
工业内部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国有经济的改制。以前国有企业里面的剩余劳动力多,所以国有企业劳动者报酬占的更高,现在相对低一点。另外国有企业劳动者报酬占比也高于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报酬占比,随着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它整体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也就在下降。这两个原因不应该改变,不能说为了增加劳动者报酬占比,就让国有企业多留剩余劳动力。但是另一个原因可以改变,就是工业部门市场垄断势力增强。当市场的垄断势力加强,垄断收入作为资本收入的一部分所占的比重就加大了,劳动者收入占的比重就会下降。
问题在于,除了还有10%没有被解释的以外,这三个解释因素的比重是60%,20%,10%。也就是说,尽管垄断势力增加是一个因素,但是它占的比重只有十分之一而已。此外,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增加工资来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但是高工资的话就业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可能工资提高的速度要快于就业下降的速度,可能两者抵消。
降低企业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可行的办法除了上面说的改善竞争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更加公平的竞争以外还有四项,现在政府也在做。一个是通过增加企业分红,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个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速度,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速度,不久前发布的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导意见里面也强调了这两点;另一个是关于社会保险的,要增加国企分红,降低社保缴费率,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最后,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中的劳动者报酬占比高于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