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郑功成: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的基本依据
2013年05月09日09:0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题:我们需要为养老金担心吗?

“养老金缺口”问题一直是牵动公众神经的问题之一。不久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人指出,养老金确有缺口,再次引起舆论关注。那么养老金缺口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养老金缺口被有意无意地模糊化

记者:养老金缺口问题再度引起公众担忧,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郑功成:一般而言,研究和讨论养老金缺口问题在各国学术界都是正常现象,但官员对此却是十分谨慎的,公众更不会因有人说养老金有缺口就担心自己领不到养老金。因为养老保险就是以一种确切的制度安排来化解人们的养老后顾之忧,公众对这一制度的信任建立在多方分担责任与政府信用的基础之上。这一制度自120多年前在德国创立并被各国普遍采用以来,虽总是不时听到消极预言,但世界上迄今未见有破产的现象即表明了它并不脆弱。德国更以坚持现收现付财务模式并在人均预期寿命逾80岁后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养老保险财务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例证,该国在2012年还因2011年有所结余而提高了养老金待遇、降低了劳资双方的缴费率。即使是美国遭遇次贷危机、一些欧洲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也未见这些国家的人民担心领不到养老金。因此,我国当前只要有人随便一说有养老金缺口,媒体便竞相报道,公众频添担忧,这是一种需要正视的现象。

记者:如何理解养老金的缺口问题?

郑功成:所谓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它分为三种:一是当期出现的收支缺口;二是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谓历史欠账;三是未来收支缺口,即预测可能在若干年后出现的收不抵支现象。如果不加定语,养老金缺口就是指当期收不抵支状况。我注意到,当前被媒体不时报道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其实是一个被人有意或无意地模糊化了的说法,因为它往往将历史的、当期的、未来的混淆在一起。对我国而言,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是全国性制度安排,而全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结余,完全不存在缺口问题,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历史留下的缺口确实存在,这是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转化的必然结果,它并非是新制度带来的缺口。对于一些人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缺口,它确实需要认真应对,但也只是一种预测而已,因为决定未来收支缺口的因素有很多,只要因素发生变化,结果自然会发生变化。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