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状况良好
记者:您刚才提到历史留下的缺口确实存在,那么如何解决?
郑功成:如果是同一种制度持续发展,不会存在历史欠账问题。只有将现收现付模式制度变革为完全积累或部分完全积累的制度才会出现历史欠账。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恰恰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现收现付型制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因加入了完全积累型的个人账户而必然出现历史欠账。这种现象在智利同样出现,只不过是智利通过发行长达40年的特种国债及时做实了参保人的个人账户,政府则承担了40年的还账义务。我国没有及时做实个人账户,但由财政每年给予补贴,确保养老金发放,实质上是与智利殊途同归,都是政府在承担责任。因此,我一直认为,个人账户有点空账不足为奇,由于制度转轨产生的历史欠帐需要且只能用历史的方法来化解。换言之,计划经济时代数十年积累的历史欠账也只有用数十年来化解才符合历史的公正原则。解决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学智利,也发行数十年的特种国债,一次性做实个人账户;一种是在尽可能做实新的个人账户的同时,继续通过财政补贴等政策逐步消化。
记者:说完历史上的养老金缺口,我们再谈谈养老保险金的现状。
郑功成:当前养老保险的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有三组数字支撑:一是国家审计署2012年对全国社保财务的审计报告,2011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603.58亿元,比2005年增长243.51%;支出11425.64亿元,比2005年增长224.05%;2011年底该基金累计结余18500.41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413.40%。二是人社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当年总收入19693亿元,总支出15502亿元,结余4191亿元,累计结余达23667亿元。三是财政部在2013年“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社会保险预算报告,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28万亿元,预算支出2.79万亿元,结余491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0943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这一巨额结余的主体部分。上述数据已清晰地反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状况良好。我不理解为什么媒体与公众不关注这些信息,却偏偏对所谓的养老金缺口如此感兴趣。有人说这种结余中有财政补贴部分应当扣除,这是不懂社会保险制度常识所引起的,因为这一制度在德国产生以来就是由政府分担责任的,何况我国的财政补贴事实上还只是对计划经济时代必须负责到底的中老年职工的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
记者:未来养老金预期是怎样的?
郑功成:我在2007年主持“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时,曾组织过相应的测算,在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我们在当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2030年前是基金持续结余的时期,而到2030年后则会出现年度缺口,但前期的结余足以再支撑10年以上的收支平衡,再往后则需要动用战略储备基金,但并不存在巨大风险。一方面,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退休人员会持续增加,养老金的支付规模也会持续扩大,在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最终当然会出现收不抵支甚至缺口越来越大的局面。另一方面,影响养老金收支的因素也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在未来数十年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必定持续提高,财政收入会持续增长,养老保险费伴随工资增长也必然会持续增长,退休年龄到2030年可能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已经建立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与不断做实的个人账户,以及庞大的国有资产与土地收益可以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都是有利于维护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长期平衡的因素。因此,所谓的未来几十年后会出现巨大缺口的说法,其实只是未考虑上述因素变化的计算结果。类似的计算在其他国家也会出现,它可以提醒政府对这一制度保持理性,但不会影响公众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