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任泽平
2013年05月01日10:42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季度的数据让我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风险多了一些警醒。经验表明,决定未来经济形势的主要是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从趋势性力量看,当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在下降,中长期下行压力较大;从周期性力量看,今年驱动库存和投资增长的积极因素较上年增多,但力度较弱、周期较短。因此,政策在做好稳增长、控通胀和防风险的同时,应把抓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实现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当前经济形势的中长期背景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供求条件的变化,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期后,将面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从近期经济形势看,这一增长阶段的转换正在我国发生,经济增速在2010年2季度至2012年3季度期间出现连续10个季度的超长下滑。从失业和物价两大压力测试指标看,经济持续下行并未导致明显的失业和通缩,说明经济运行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在增长阶段转换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只要政策得力、改革到位,我国有条件实现增长阶段转换。

  一是近年来我国部分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逐渐削弱。首先是劳动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其次是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幅达31.4%,我国出口价格优势减弱。再次是重工业峰值临近。近年我国基建投资潜力下降,未来居民消费向服务类需求升级,重工业产能过剩呈趋势性加重。最后是东部地区受综合成本上升和外贸不利因素影响,主要指标降幅较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

  二是我国一些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仍然存在,新优势和新动力正在积极培育。我国拥有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我国道路、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明显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和运输成本。我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部分主要工业部门在全球占据领导地位,2011年我国出口占世界比重达到10.4%,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达到19.8%,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产业升级呈现积极态势,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不断高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新技术、新业态正酝酿着新的发展机遇。近年东部地区主动转型,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近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责编:秦华、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