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杨雪冬: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出路
2013年04月19日11:0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出路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吸纳政治参与的巨大潜能和拓展空间。因此,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重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在充分承认利益多元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有效的制度化渠道,既要满足原有社会群体的政治需求,也要将新兴社会群体纳入到制度框架之中,并为各类社会群体之间的公正博弈搭建制度平台。

首先,要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作为衡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的重要标准和战略目标,研究其扩大的领域、层次乃至时间表。要将社会群体的结构变化与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对策性。

第二,要从重视制度的约束功能转向重视激发现有制度的扩大和吸纳功能,提高参与的法治化水平,改善参与的质量。以人大政协、工会、妇联、青年团以及各类协会为代表的官方机构,基本覆盖了各社会群体,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官僚化,以及对自身定位的简单化,扩大和吸纳政治参与的功能明显不足,跟不上政治参与扩大的需要。对这些官方机构的改革,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三,要从谨慎对待社会组织的发展转向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现代社会是自组织的社会。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健康运行。参与社会组织既是政治参与的起点,也是其归宿。参与社会组织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中人们习得了规则意识,培养了规则能力有序的政治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也会为政治体系提供应有的支持。

第四,要从将互联网视为技术创新转向将其看作社会组织创新。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对应度不断提高,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深入。互联网已经为社会组织化提供了新的载体,带来了社会行动方式的变革。因此,要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网络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习惯、互动方式,分析网络参与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实现与制度化参与的对接。

第五,要将国际因素纳入国内政治过程的内在组成,给予重视和研究。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际与国内的区分,国际因素已经成为国内政治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并且在某些社会群体的观念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要提高现有制度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外,还要设置标准,尽可能限制国际力量的作用范围,尤其是跨国资本、跨国人士的政治影响。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杨雪冬专栏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