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宣布一季度GDP增长率7.7%,其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消费贡献的,贡献率达到了55.5%,所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的是内需拉动。
7.7%的增长率虽然比上一个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年7.5%的增长目标,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局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前4天,人民银行于4月11日公布了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对比前后发表的两份权威的经济数据,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到一季度末,中国的M2已经超过100万亿元,而M1只有31.12万亿元,不足M2的三分之一。从增长幅度看,M2同比增长率为15.7%,刚好是GDP增幅的2倍,而M1的同比增长率(11.9%)要明显低于M2。
一般来说,M1反映的是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M2则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如果现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然没有脱离主要依靠投资的增长模式。
央行统计数据还反映,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2.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14.9%。这个增长幅度与M2的增长幅度基本相同,也基本上是GDP增幅的2倍左右。
进一步分析则不难看出,一季度新增贷款为2.76万亿元,如果按照3∶3∶2∶2的投放节奏来看,全年的信贷投放规模将略超9万亿,全年信贷增速为14.6%。这个增速又差不多是全年GDP增长目标的2倍。而1991年至2011年期间M2的平均增速高达21.1%,也差不多是同期GDP增速的2倍左右。
我们不知道,这样比较M2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是否恰当,但M2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之间好像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在当下来看,并没有削弱的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我们并没有脱离过去二十年来的发展模式,现在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的是内需拉动还为时过早。
那么,为什么国家统计局的判断和央行的数据给出的信息不一致?这个我们无从知晓。我们想说的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当前已经是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而言,从依靠投资带动增长到依靠消费带动增长绝非易事。而且,这样一个转变,涉及的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要求中国的经济根据需要轻易地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
从政府的角度讲,既要制定长期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又要选择适合当前的发展模式,但一个时期的发展模式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就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来说,固然要发展消费增长模式,但也不能抛弃投资增长模式,甚至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投资增长模式。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讳言投资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其多方论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内需拉动,不如在承认中国经济依然需要依靠投资保持增长的同时,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投资的效率,减少无效投入;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投资更多地投向到能够增强经济的成熟度、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领域,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