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周熙明:文化要为兴国立魂
——访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周熙明教授
薛飞
2013年04月02日13:54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强国铸魂

  辽宁日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提炼并确定为24个字,有什么缘由和深意?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一表述?

  周熙明:今天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应是我们13亿人共享的那一轮精神的太阳,它温暖、牵引、慰藉所有的人,而不限于党员、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因此,用这样简单的24个字来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价值观的特质所要求的。第一,简洁明了。简单几个字,展开了作研究就是鸿篇巨制,但浓缩起来就是那么几个字。第二,人人都能懂,但却没人能全懂。人人都能懂是指本能之懂,不像我们现在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懂得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价值观是与生命血肉同在的东西,一个人不必经过某种训练,甚至不识字,他也能懂,也能明白。但是,作为逻辑考察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又没人能全懂。第三,人人心中有,人人心向往,却没人能全做到。人人心中有,这是孟子的观点。价值观作为精神的种子,不是别人外在地播撒、移栽的,而是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人人心向往,是说任何人对于天理良知的东西都不会反对。即使那些行为违背价值观的人,其内心也良知未泯,也不会反价值观。没人全做到,是指价值观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极限的存在,其隐喻是“星空”,人类只能仰望和追随,但却不能完全抵达并一劳永逸地占有它。第四,在一个国家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政党派别、不分宗教信仰,人人都能平等地使用和消费这个公共品。从执政者到普通百姓,用的都是同一套价值观;评价事物、作出判断,用的都是同一套公共标准。这种平等性才体现出人的真正的尊严。所以,从这几个特点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核心价值观,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何等的重要。

  把核心价值观提炼为24个字,而不直接套用某种意识形态的“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体来看这24个字,第一层是国家意义的,第二层是社会意义的,第三层是公民意义的。关键是怎么理解中间一层和上下两层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社会层面意义的四种价值,对国家而言,构成了国家文明之树成长的“土壤”,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土壤,国家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可得;对于每个公民则是“庇护”,挡风遮雨,每个个体要自由、充分、全面地发展,挖掘、实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实现幸福生活的道路,必须有社会的庇护,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在为中华文明的复兴事业“先立乎其大者”,所以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称为兴国之魂。治家、治国都要首先抓住根本的、灵魂的东西,而这就是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谭 怡/史冬柏

  人生,错了可以重来,但不能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作者/薛飞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周熙明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