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专题报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网独家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推出新著《走向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本网陆续选摘——

【第二篇】李忠杰:从深层次上把握治国理政的大思路

2012年11月07日08:4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四、健全社会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动力与平衡的关系,建立健全能够将动力与平衡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提高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将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有协调平衡、又有强劲动力、两者融为一体的总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这种结合,应该是有机的结合、长远的结合。

社会主义,将所有单个的人组织成了统一的整体,其力量,因此而可以开天辟地,移山填海。这就是邓小平一再说的,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就是组织的力量,合理的结构、体制和机制的力量。

社会主义对平衡机制进行了调整,同时也应该建立一种动力机制,使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都能自觉地、不断地、甚至拼命地去提高效率、去改革创新、去发展科技、去创造新的生产力、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虽然,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动力和平衡两种机制也不可能有那种静止的、绝对的完美结合,但不断地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应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此,要努力建设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力机制。

第一,它应该以人的物质利益为中心,以适当的分配形式,把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与其经济行为及其社会价值联系起来,通过物质利益的驱动,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又高度重视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做到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统一;

第二,它应该既充分发挥人的自身内在的自觉动力,又辅之以外部的教育、管理、纪律、法规的约束乃至生存竞争的压力,做到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的统一;

第三,它应该既充分发挥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个体动力,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国家、集体、社会的整体动力,使它们在不同层次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做到个体动力与整体动力的统一;

第四,它应该既注意利用由当前利益体现的短期动力,又充分挖掘和强调具有根本性、持续性的长远动力,做到短期动力与长远动力的统一。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机制,既不能像传统体制那样只强调精神和国家的力量而忽视个人物质利益的作用,也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把个人的物质利益乃至金钱作为唯一的动力,而要把各种机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努力动员和利用社会全部领域、全部主体、全部层面上的力量资源,构建一个新的综合性、系统化、立体的、统一的动力系统。

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衡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构建起新的符合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要求的平衡状态。这样的平衡机制:

第一,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与动力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保持强劲动力的前提下实现平衡,在讲求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平等、公平,在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同时保障每个人的利益和全社会的稳定。

第二,它既不象资本主义那样自由放任、盲目无序、在试错基础上趋向平衡,也不象传统的高度集中体制,以行政手段勉强实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平衡,而是要在客观条件基础上发挥主观指导作用,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平衡。

第三,在手段上,它既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调节作用,又利用个体成员的自我调适及相互间的调谐制约作用,既发挥法律、法规和行政干预的硬性强制作用,又利用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的软性约束作用。

第四,它要实现的是全面和综合的平衡,而不是片面和局部的平衡,它要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使社会全体成员都在政治权利上平等、社会关系上融洽、经济生活上共同富裕,而决不是只顾某个领域的发展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畸型、也不是只顾少数人的富裕而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治国理政必须始终从根本上把握动力与平衡两方面的关系。提高执政能力,根本上应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