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破解社会焦虑的方法论:抓住主要矛盾,从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是破解社会焦虑的方法
焦虑分为焦虑症和社会焦虑,前者属于医学范畴的个体焦虑,后者属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范畴的群体焦虑。焦虑症往往伴随着个人身体上、心理上、甚至神经上的种种反应,需要就医治疗。社会焦虑则是一种因社会不公、正义不张、沟通不畅等因素而导致的社会心理疾病,表现为群体的紧张不安、心神不定、骚动不安,需要社会共同破解。
社会焦虑的表现
社会焦虑是一种社会心理病,又称群体性焦虑,主要指社会成员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社会焦虑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过度表演。当前社会的过度表演表现在很多领域和方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是其中的突出表现。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说:“过度和不及是恶行的特征,唯有中道才是美德。”
廉价笑声。廉价笑声是那种干笑、没有思想感情的笑。由于没有笑的源泉,不知当笑不当笑,紧张所至、迫不得已发出笑声。这种勉强的笑、尴尬的笑、皮笑肉不笑的笑是社会焦虑的最好指标。
S-R反应。S-R反应是刺激-反应模式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没有经过大脑认知过程的机械反应,其心理根源即是社会焦虑。社会焦虑让人不辨是非,完全随着接受的刺激本能反应。
相对剥夺。相对剥夺是自己和别人相比,在收入增长和福利改善等方面,感到永远“度”不如人的心理状态,虽然自己的收入也增长了,但别人的收入比自己增长得更多、增长得更快,感到别人的多增部分就好像是从自己身上剥夺去的一样。
绝对剥夺。绝对剥夺就是指那些在改革过程中失去生存手段的人,比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绝对剥夺产生绝对焦虑,而绝对焦虑是长期的,除非有奇迹发生,不然焦虑会伴随他们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