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解读:当前社会焦虑N种表现
夏学銮
2013年03月27日11:2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焦虑的焦点

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既非生理的,也非神经的,而是社会的。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这是令许多人纠结的问题:人人都会吃饭,作为生物体的吃饭是个人的,而在国宴上的吃饭则是社会的;人人都会走路,作为平常反应的走路是个人的,而在公共场合模特的走路则是社会的;人人都会发声,小孩的哭叫是个人的,而歌唱家的演唱则是社会的。社会的安排、结构、制度、分层、机会、流动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社会焦虑,成为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有可能成为社会焦虑的焦点。

住房。住房是与户口相联系的一项优先权利,没有住房,在城市里生活、工作、上学都很困难。住房是许多单位与企业招工或农民工找工作的基本条件,有住房和无住房大不一样。而房价的高不可攀使许多农民工只能望“房”兴叹。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就是这些“蚁族”的归宿;大多数白领也因住房沦落为“房奴”。住房问题成为许多人焦虑的根源之一。

教育。教育关乎着社会公平与正义,它受到诟病的地方,正是它的公平性贯彻得不够彻底,各地高考录取考生的名额不够平等。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发展的差异性,要在全国各地做到绝对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社保。社会保障是最主要的民生工程,但是当前的社保并不是普惠型的,而是选择型的,社会救助是其主要形式,紧急事件-应急保障是其基本功能。在这种保障水平下,着急、上火,甚至郁闷、焦虑是经常的。将我国社会保障提升到普惠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这与50年前美国人提出的实现美国梦,有相同之处。尽管我国的养老保险异地转接制度已经建立,但由于社保待遇存在着地域差异,不同户籍的社保待遇很难实现均等化。

医保。前几年,由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破坏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造成医患矛盾尖锐化,成为许多人的社会焦虑之源。

财富。财富是社会分层三个分层指标(财富、权力和声望)之一,是社会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谁穷谁光荣”,到“谁富谁光荣”,这些口号显然打上了时代变迁的烙印。有些一夜暴富的暴发户,把金钱当作富有,精神却贫穷得一无所有;还有些人不懂得尊重财富,甚至烧钱、毁钱,所体现的也是某种程度的社会焦虑。

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仕、农、工、商各安其职,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从1998至2000年,国有企业共有下岗职工2100多万人,波及数千万个家庭。1994年起,中国逐步改变大学毕业生毕业分配制度,由国家统一分配向市场化就业转变,提倡所谓“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进入新世纪后,各地大学竞相扩招,毕业生人数猛增,“就业难”从下岗职工向大学生群体迅速蔓延,就业焦虑从“50后”人群向“80后”、“90后”人群迅速扩散。人们难免出现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难免产生无法回避的社会焦虑。

消费。当前的消费焦虑不是因为生产短缺,没有东西可买,而是由于产能过剩,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所引起的。此外,物价上涨过快也是制约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在物质充裕时代,人们消费的重要考虑是物有所值,不是物质短缺时代仅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当前,食品安全也是重要的抑制因素,所以,消费焦虑实质上是物价焦虑和消费安全焦虑。

(责编:万鹏、秦华)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夏学銮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