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1 出口定位
出口投资消费应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对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明确要求,您怎么看今年的外贸形势?
霍建国:我认为,从今年形势看,全球经济有企稳的迹象,欧美经济不至于出现大的震荡,新兴经济体已呈现筑底回升的趋向,外部需求有可能会好于2012年。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平稳增长,各项改革正在孕育之中,政府职能转变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企业发展的环境将进一步宽松,竞争力将稳步提升。
南方日报:您觉得中国的出口还能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多大贡献?从长期看,如何定位出口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霍建国:当前,扩大内需是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内容,并将承担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但就出口而言,外需在中国需求结构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前我们只有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去年上升到了3.86万亿,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地位从8.8%提高到11.1%。当前更重要的是,应清醒地认识到外贸的历史作用及发展外贸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中,还是要肯定出口、投资、消费三者协调发展,这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整体。
南方日报:这两年来的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制造业利用外资也出现下滑。这是否意味着,随着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日渐式微?
霍建国:从发展的角度看,产业升级逐步走向中高端是需要有个过程的。但如何发挥好中低端产品现有的出口优势,我们的纺织、服装、制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往高端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在产品的附加值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通过研发提高品质,通过营销培育品牌,增加附加值。
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资与其他要素成本上升,我国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要向微笑曲线两端以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其海内外销售渠道、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逐渐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外转移也是我国产业升级、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环节,转移到工资比较低的地区以后,才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同时把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以后也利于释放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去从事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业或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