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宏观政策“把得准”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我国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不断增强,以适应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快、变化大所带来的挑战。
1998年至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一直保持“稳健”的基调。这10年间,货币信贷持续平稳增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CPI从2007年初开始节节攀高,到年末已升至6.5%的近10年新高。在此背景下,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了10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开始转向。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骤然升级,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之中。外部冲击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果断转为“适度宽松”,以增加货币供给,同时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步入上升通道,总体态势良好,但外部环境不稳,增长势头尚不牢固,通胀预期显现。面对持续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彰显了央行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
总体上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不仅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引导投资和消费行为,还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