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永远的红利——访著名经济学家李义平
记者 张志勇
2013年02月28日16: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市场经济改革的本意

记者:应该说,十八大之后,重启改革议程的共识已基本形成,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但我们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李义平:改革的目标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健康的、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计划经济又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是扩大了的自然经济。由于"路径依赖",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残留着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

由于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很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只是把它当作发展经济的"措施",而不是一个系统的制度安排,致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先天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严重错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不适当地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冲在拼经济的第一线。本来政府有为人民群众保护好环境,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资源的重任。然而政府一旦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就不惜和污染企业站在一起。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与对地方政府简单的GDP考核,与政府的功能错位存在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政府是人民群众公共环境的受托人,是子孙后代利益的受托人。严重的环境污染是政府的失职。

其二,地方政府不惜举债搞亮点工程,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像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一样的约束软化,只能享受扩张的成果,没有资格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放任地方政府的各种"宏伟计划"刺激经济可能会是一种可怕的隐形炸弹。

其三,依然故我的审批。计划经济下的审批是其体制要件,市场经济下是要投资者自己作出选择。亚当·斯密曾经说,千万不要把投资的权力交给大言不惭的国会议员。后来的哈耶克则证明是因为官员缺少市场信息和知识。这也是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客观地讲,在有些领域的审批是合理的,例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领域依然需要严格的论证、审批,而且谁审批谁负责,负责到底,但在竞争性领域政府的职能应当是服务而不是审批。投资者自己会根据投入和产出的规律,审时度势地做出选择。

其四,现行体制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平等进入,还有体制内体制外之分,市场经济各种经济成分应当平等竞争,有为就有位。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的论述,只有平等进入才能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就是各得其所,是产业结构的平衡,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保证。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打破这种平衡,有所创新,在新的层次上形成新的平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形成平均利润,是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标志,是创新的制度前提,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制度前提。市场经济的繁荣是来自竞争的繁荣,没有平等进入就没有公平竞争。

第五,现行体制使得上层建筑越来越庞大,人们对"官本位"、对公务员趋之若鹜,这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市场经济是横向联系,是人们在广阔的领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当官"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和首要选择。一个社会能否有效,能否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把聪明人引导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对"当官"趋之若鹜,不仅上层建筑压得经济基础喘不过气来,并因此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问题的要害还在于有人把"当官"当作投资,当了"官"还得赚回来,这就必然会产生腐败。

记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年的实践使得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把计划经济最核心的部分改头换面保持到现在,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美好愿望,是否同样产生了美好的结果?

李义平:这个结果显然是令人怀疑的。这样的结合保持了特权,形成了垄断,产生了腐败,扭曲了各自的功能,形成了一些学者所讲的权贵资本主义。由于我们本来是计划经济,在改革的起始阶段,我们用一些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当的手段推动市场化改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已经明显地超越了这个阶段,再继续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就会把市场经济搞成四不像。严复曾经说过,牛体不能马用,马体不能牛用。我们必须有市场经济的健全的制度载体,才能发挥市场经济的应有功能。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基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人们根本不用担心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叫做改革,只有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举措才可以叫做改革。

记者:是的,大家都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那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李义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刚才我们分析的政府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审批、不能平等地对待各个市场主体等等,要害在于不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历史上是集权社会,又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要害之要害、关键之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都证明了市场经济是至今最有效率的体制。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就在于政府和市场都在自己最有效率的领域发挥了作用,政府在公共服务制度供给领域发挥作用。市场和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发挥中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经典的经济学的认识的,也有丰厚的历史事实的证明。这种经典的经济学认识,首先来自于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的论述。此后的经济学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共识,甚至连凯恩斯也没有超越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领导了原西德战后经济恢复的艾哈德总理,在其《来自竞争的繁荣》中指出:设想一个足球比赛,如果一个人既是球员,又是裁判员,那肯定是混乱的局面。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有利于解释者利益的解释的。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要把市场还给市场主体,还给企业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不能热衷于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市场经济会遵循如同魁奈所讲的"自然秩序"进行自我调整。任何随心所欲的调控都会使经济大起大落。良好的经济运行是最少宏观调控的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经济不能绑得太紧。需知,影响一国经济发展大势的因素,一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大作用,二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环境起着重大作用,三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这些都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记得萨缪尔森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只有在事后很长时间之后,历史才会告诉我们--甚至在那时也不会--某一次扩大政府的权力是好的,还是坏的行动。在政治上同在其他领域一样,千真万确的事实是:迈向地狱的道路是用良好的动机铺成的。"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李义平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