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与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对率先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河南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要清醒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但同时又要以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省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倍增器”。
市场化取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积极推进,但这种推进主要是表现在对城镇体系的规划上,对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上等,在建设过程中,既不能畏首畏尾,放任自流,贻误发展时机,也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下指标、分任务、一窝蜂,急于求成,让农民被上楼、被城镇化;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化取向,探索多种实现方式,按市场规则配置资源。政府要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资金可投资项目建设,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引入民间资本,但不能以城镇化名义大搞商品房开发。要着重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为持续发挥城镇化效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产业化支撑。传统城镇化主要是农民异地转移,进城务工经商。新型城镇化既要鼓励和支持异地转移就业,更要着眼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注重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要强调产业支撑,否则城镇化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以城镇功能完善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要按照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的要求,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要规划建设一批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推动金融、会展、商务、创意和特色商贸、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合理布局,打造区域服务中心,使城镇化建筑在坚实、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上。
信息化贯穿。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但“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融合、互动、协调中实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既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固有之义,又是提升这“三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信息化贯穿。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原、智慧中原、无线城市等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使之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要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交通、现代物流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新兴信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要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加快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信息化建设高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创新性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不能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也不能变成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和掠夺式的低价流转,要从“广度”向“深度”发展,要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为持续发挥城镇化效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要着力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使农民在拥有土地、房屋等资产实现与城市对接的同时,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上跟城市接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还要保障粮食安全,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⑥4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