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宋惠昌:打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
宋惠昌
2013年02月26日13:49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领导干部学习哲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并且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长期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水平,就必须不断地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影响——打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什么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先从一段历史说起。
  记得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些人违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用极“左”的观点评价文艺作品,把本来很受群众欢迎的影片如《创业》等,硬说成是“大毒草”。为了调整党的文艺方针,毛泽东曾经尖锐地批评这些人,说他们“形而上学猖獗”。实际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对某些人的言论或者作法,就会评价说:“此人的思想方法形而上学严重”,等等。那么,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什么是有害的呢?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对“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这个词的运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献中,这个词的含义,却不尽一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就是以《形而上学》为题目出版的,原来,在这部手稿中,亚里士多德是要论述他的“第一哲学”,即关于宇宙根本原理的学说。所以,“形而上学”也就是“第一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就是“哲学”。中文译名“形而上学”这个词,是根据《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人井上哲次郎翻译而来的。这个“形而上之学”,也就是“哲学”。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