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谭永生:向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转变
2013年02月20日11:17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扩大就业形成了新的制约。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经济环境变化也对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就业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要逐步从由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新形势形成新的制约,外需吸纳就业变数增多

受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短期内还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外贸吸纳就业受到制约。短期看,制造业全球再平衡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有限。但从长期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已不可逆转。受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国际物流成本、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公司经营战略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此外,未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和保护措施可能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我国将从贸易顺差走向贸易平衡抑或贸易逆差,这会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也对我国外需吸纳就业增加了较多变数。

(二)经济增速放缓拉动就业能力下降,潜在失业风险积聚

短期看,经济增速放缓会影响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作为就业岗位重要提供者的中小企业,仍将会继续面临生产成本、融资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多重压力,部分企业仍将会经营困难,继而造成就业岗位的减少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不足群体”流入劳动力市场也将加大社会失业风险。长期看,未来我国经济仍会保持在中速增长的通道内,但是从劳动就业的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需求弹性和产业发展所增加的就业数量已经有限,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会出现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乡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速度会放缓,甚至出现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在经济增长放缓时,雇主首先减少雇用的必然是劳动力市场中新加入的青年群体,这也增加了农民工和青年群体的潜在失业风险。

(三)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结构调整加剧结构性失业风险

短期看,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将逐渐被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比较严重、消耗比较高的企业将面临关闭破产,其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尚处起步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明显的就业增长效应,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也需要经历一个成长期,期间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风险会增加。长期看,随着产业转型、转移、升级,就业也发生转型、转移、调整。结构调整客观上要求劳动力在各产业、各区域之间实现有序转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吸纳第二产业中由于实行集约化生产而减少的劳动力,还要消化第一产业集约化发展中所富余的农业劳动力,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改善要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而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对路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也会加剧结构性失业。

(四)数量型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劳动用工成本加速上升

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随后我国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会逐步缩小,数量型人口红利开始逐渐减弱。尽管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趋势性进程仍未结束,但从单维度数量指标看,农业劳动力转移高潮已经过去,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也会逐渐趋于平缓,以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为主要标志的“刘易斯转折点”也会逐渐临近。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社会福利提高以及劳动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劳动用工成本出现了大幅上升。短期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影响整体就业的增加。但从长期看,工资水平的提升,会增强劳动者素质改善的内生动力,进而会提升就业质量,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责编:秦华、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