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城乡一体化离我们有多远?
——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
2013年02月19日08:15   来源:辽宁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一论断抓住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问题,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解决好这一问题的目标、方向和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既定的“小康”目标,但仍没有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乡发展失衡,“三农”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党的十六大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作出重大调整,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标志着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变化。在此思想指导下,从2004年2月发布一号文件开始,中央连续出台了1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以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城乡一体化再次成为关键词。文件重申,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日,记者就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采访了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研究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逼城乡一体化进程

  辽宁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您认为城乡一体化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将发挥什么作用?基本目标是什么?

  党国英:我认为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要以城镇化为基础,也要重点推进城镇化,城镇化应该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和关键桥梁。因此,城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对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第一,城镇化过程就是社会分工深化的过程,也必然是劳动效率提高的过程。而居民收入提高、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过是购买力提高的过程。透过货币表象,购买力提高的基础正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搞城镇化,7亿人搞农业,必然是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没有劳动分工的深化,购买力难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我国过去经济增长30年,仰赖城镇化率提高约30个百分点,今后我们还要再提高30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20余年是有保障的。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