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4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是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确立了科学的“三农”工作指导思想。我们深刻认识“三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科学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明确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全面审视世情国情农情变化,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确立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二是顺势而为推进政策创新,构建了系统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全面取消“农业四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按地亩缴税的历史;实行“农业四补贴”,开创了政府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彻底放开粮食购销,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措施,构建了农业风险化解机制;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中西部地区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实行主产区财政奖补,建立了促进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激励机制;实施林业、草原等生态效益补偿,探索了生态建设保护机制。
三是坚持不懈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了明晰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框架。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坚持稳定而不折腾,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完善而不跑偏,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坚持创新而不停滞,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到林地和草原。在农村公共事业上,坚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率先在农村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短短几年时间建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实现了从多方限制到善待服务、从制度性分隔到制度性接纳的转变,农民工工资报酬、就业服务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平等权利进一步体现。
四是有力有序推进工作创新,建立了高效的农业农村发展推进机制。立足全局谋划“三农”,坚持想大事、谋大事、办大事,主动在发展战略中把握“三农”工作方向,积极在总体布局中找准“三农”工作定位,着力在宏观调控中加强“三农”薄弱环节。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既全面部署、面上推进,又突出主题、重点突破,每年都集中力量办几件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大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顺应天时地利发展农业生产,根据社情民意提供公共服务,突出区域特色推进农村建设,针对差异性科学施策,尊重规律性因势利导,把握阶段性循序渐进。加强协同提升合力,强化“米袋子”、“菜篮子”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涉农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坚持宣传动员先行、典型示范带动、监督检查保障、绩效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工作执行力、政策到位率、农民满意度。
1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在发展中人口大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开辟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