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李义平:创新与经济发展
——重读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2013年01月29日13:52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熊彼特1912年在他的专著《经济发展理论》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创新理论”,并把创新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周期,创新与企业家紧密相联,由此而轰动了西方经济学界,并且至今享有盛誉。值此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刻,重读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著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分析史》等,其中《经济发展理论》是他的成名作。

一、经济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联系

1、什么是创新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为此,他首先定义了“创新”,他认为创新不同于发明,创新要实际应用,是一种市场行为,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要遵循投入和产出的规律。他说,“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作为企业家的职能而要付诸实践的创新,也根本不一定是任何一种的发明。因此,象许多作家那样强调发明这一要素,那是不适当的,并且还可能引起莫大的误解。”基于上述分析,他把创新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的。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的地步,但这样做,你将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显然在熊彼特的笔下,创新不仅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而且是一种质的变化,是产业突变,通常又被叫做破坏性创新。

创新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况:⑴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⑵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创造部门中尚未通过检验鉴定的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⑷掠夺或控制原材料或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⑸创造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经济发展是创新的函数

《经济发展理论》的精粹在于把创新与发展紧密相连,认为发展是创新的结果,是创新的函数,发展是经济生活中的内生现象。是创新诞生了新的产业,打破了旧有的均衡,然后又有新的创新,进一步打破已有的均衡,这个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并由此使产业不断升级,并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经验观察表明,创新是非连续性的。那么,创新为什么是非连续性的呢?熊彼特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在经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有胆略、有能力通过创新打破僵局。正是因为如此,经济发展通常呈现周期性。于是,在该书的第二章《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之后,在第六章《经济周期》中熊彼特又专门研究了经济周期,认为发展是通过一个一个引领经济发展的周期完成的。根据熊彼特的考察,人类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引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周期,即由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D?康德拉季耶夫1926年首先提出的被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周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周期对人类经济生活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他举例说,大约1783年到1842年,是所谓的产业革命时期,而且专指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个长波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所谓的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库兹涅茨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熊彼特的见解。同样研究经济周期的西蒙?库兹涅茨在其《长期运动》中,对新技术的出现是如何引领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作了与熊彼特完全一致的论述。他说,“在许多工业中,在某个时期,基本技术条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发生时,一个时代就开始了。在制造部门,这个时期就是机器加工首先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手工劳动的时期。在采掘业,这个时期或者是发现了一种商品的来源和用途(如石油)的时期,或者说是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利用的商品的新的和广泛的应用。作为这种时期的具体例子,我们可以提出很多,如18世纪8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和生铁生产,19世纪美国的钢的生产,19世纪30年代的无烟煤生产和19世纪40年代的烟煤生产,19世纪20年代的炼铁(比利时),19世纪60年代的石油和19世纪70年代的铅(美国)。在所有这些事例中,我们观察到一个革命性发明和发现被用于工业的过程。于是,这个过程就成为主要的生产方法”。通过库茨涅茨的进一步佐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熊彼特关于一个创新带动一批与之相关的创新,紧接着就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见解。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李义平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