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维为:中国道路探索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2013年01月29日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嘉宾简介: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春秋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著有《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与经济改革》(英文)、《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英文)、《重塑两岸关系的思考》、《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等著作,以中英文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两岸关系的文章。

  与西方道路相比,中国道路具有两个核心竞争力

  记 者:与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相比,中国道路的独特之处何在?中国道路超越西方道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张维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十八大报告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在政治上,我们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选贤任能,选贤任能制度已经挑战了西方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大选出的政治局常委,至少有两任省委书记或其他相应的工作历练。在中国要治理好一个省的工作,对主政者的才干和能力要求非常之高,因为中国一个省的平均规模几乎是欧洲四、五个国家的规模。

  记 者:那么,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西方国家,体现在哪里?

  张维为:我觉得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个,首先,在政治上就是选贤任能。选贤任能制度也是一种“选拔加选举”,或者叫做“选拔加某种形式的选举”的制度。事实上中国在各个层级上的干部选拔任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流程:首先有一个选拔过程,然后有背对背的考察,一定范围的民调和选举等。这个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这个做法的方向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的民情国情和文化传统,也借鉴了一些好的国际经验。

  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实验室,我们的“选拔加选举”模式,虽然还可以完善,但已经不害怕和美国的选举民主模式进行竞争。西方的一人一票选举制最大的问题就是选不出杰出的领导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西方民主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至少能够保证坏的领导人出局。我们现在的制度设计里,包括领导的任期制、退休年龄等制度安排,其实也做到了这一点。而西方很多国家领导人没有退休限制,日本的石原80岁了还想竞选首相,在我们国家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丘吉尔说的“最不坏”的制度,这大概等于孙子所说的“下下策”。在中国选贤任能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政治文化强调治国要靠制度,也要靠人才,我们应该选择尽可能好的、经过考验的、有才能的领导人,这是“上上策”。我国的政治制度创新,已经产生了一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上上策”(选出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与“下下策”(保证坏领导人出局)的结合。所以与西方选举政治制度相比,我国的政治制度更有竞争力。

  其次,在经济上就是混合经济。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把它叫做混合经济,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了起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需要不断完善,但是道路和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超越西方模式。现在我们的混合经济,虽然还可以继续完善,但已经不害怕和华盛顿共识竞争,是西方陷入经济危机而不是我们陷入经济危机,是西方陷入金融危机而不是我们陷入金融危机,是西方陷入债务危机而不是我们陷入债务危机。我们人民生活改善的规模和速度,世界上无人可比。

  一个是选贤任能,一个是混合经济,这是中国发展道路超越西方发展道路的两个核心竞争力。

(责编:秦华、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