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失独家庭生存状况调查——我们的晚年何处安放
王梦婕 张昢昢
2013年01月22日09: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怎样对待失独者真正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

  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老去,是失独父母们更不愿触及的领域。

  “人一老,病多,更容易寂寞。将来死了,怕是连个撒骨灰的都没有。”莲花妈妈说。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据先锋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失独者属于中低收入群体,部分则是因病致贫。

  “在北京、上海和江浙地区,失独家庭的经济诉求可能相对低一些。在广西、陕西、江西等中西部地区,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的经济困难十分迫切。”先锋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在受访的失独家庭中,其经济来源一般分退休金和政府特扶金两块。东部地区每人每月的收入一般在2000元上下,西部地区每人每月收入不足或刚刚超过1000元。而他们的养老愿望是:双全夫妇希望居家养老,请保姆照顾;仅余一位的失独老人,希望住进专门接收失独者的养老院。

  无论哪种愿望,都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

  木子夫妇是其中的“幸运儿”。2008年,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晚年打算,老两口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借了10万块钱盖房子。如今,木子夫妇靠出租几间屋子生活,“加上政府的补助,够生活了。老两口也花不了多少。”

  对另一些失独家庭来说,养老则意味着一场节衣缩食的考验。

  哈尔滨的刘芸,停用手机的一个考虑是“省钱”,“这样,每月300元就够花了”。一位失独的老人,每年要打两针血栓通,他说:“医院的要22元一支,太贵。我自己在药房花6块钱买一支,在小区诊所加7块钱就打了。”

  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表示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同时逐步完善政策,下大力气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问题,解决好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问题。《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也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近年,随着失独家庭作为特殊的计划生育家庭进入公众的视野,政府的帮扶力量在不断积聚。

  2007年,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行。现在,北京、重庆、广东、福建、陕西、甘肃等地方政府,对失独家庭均有不同数额的补助,具体金额每人每月200元~1600元不等。

  “经济扶助的确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他们的需求更多是精神性的。”徐坤说,“比如,很多失独老人希望能有专供失独者的养老院。”

  在这一群体眼中,尽管普通养老院的大门一直敞开,但部分失独者由于没有“担保人”签字,无法完成规定的入院手续;更多失独者拒绝的理由是:“看到别人有孩子来探望而我们没有,会难受。”

  “如果一个失独家庭是属于‘政策性独生子女风险家庭’,那么以政府力量,来解决他们老难所养、老难所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的‘四难’问题是完全合理的。”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2012年年底,一项题为“社会应该怎么救助失独者”的网络调查显示,670名参与者中,近八成认为应推行政府主导的失独者家庭社会保障机制,六成认为应放宽对失独者的领养条件,近五成认为应提高对失独者的养老保险投入,近四成认为应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心理救助。

  “我希望有专门的组织可以投靠,平时一起排解排解,逢年过节,能组织我们外出旅游、散心,费用我们可以自理。”莲花妈妈说。

  王梓毅的想法是,希望给全国每一位失独老人都办一张“爱心卡”。“很多失独者不愿意待在原来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都在提示着过去。”他说,希望凭借这张爱心卡,失独者能入住外省市的养老院。“还希望养老院里能提供食堂和娱乐设施,让同命人能凑在一起找乐。”

  面对失独者的不同养老需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建议,政府不妨提供更多样的选择空间。“依托社区的家庭养老也是一种模式。社区为老人提供齐全的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和医护志愿者的团队,让老人在享受照料的同时,融入社区,进而重新融入社会。”

  “失独问题绝不仅仅是计生问题,解决起来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的关爱与帮助,如何帮助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真正关乎社会稳定,也真正考量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总结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失独人士均为化名)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