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研究
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左乐平
2013年01月22日14:2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决定了其存在逻辑,那么,逻辑前提和存在逻辑共同决定了其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路上,那么,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将走向何处?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人民群众将有哪些新期待?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是要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贯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理论创新;从实践上来说,我们就是要根据世界发展大势、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时代的新要求以及实践创新的新要求等来贯彻落实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根据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我认为“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其结构性趋势和过程发展性趋势两个方面:结构性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总体布局、结构调整、制度完善”;过程性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首先,“理论体系”的结构性发展趋势:总体布局、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宏观战略规划,我们可以把其概括为“三位一体”和“五位一体”:“三位一体”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个方面本质上都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五位一体”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五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关键和最主要的部分,并且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使得“五位一体”更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三位一体”和“五位一体”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这种总体布局,必然要随着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而加以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可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根据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刻的调整,使其更协调更可持续更全面。如经济结构调整注重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等;政治结构调整注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文化结构调整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结构调整注重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二是对权力结构的调整,实现政府、市场、公民三者关系的合理界限,从而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且是高效和公平的。制度完善实质上是“总体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必然结论,制度完善含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完善;二是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完善,基本原理是对整个领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理论概括,是由基本观点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一个科学体系,不是分割的零碎的局部的,其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是全局的、或整个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的。如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等。总体布局、结构调整和制度完善三者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三者共同构建着优良的有序社会。

其次,“理论体系”的过程性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价值诉求,然而,人是历史性存在,从而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个性、需要和关系全面发展的过程。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是一个逐步解放和发展人的过程,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将会获得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体现出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7](p107-108)我们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故而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关系、需要和个性等极为重要,并为第三阶段创设条件。那么,以人为本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和核心必然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另外,人的发展还有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因为以人为本的发展必然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新主要是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9](p448)同时,我们要坚持发扬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来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人为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三者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以人为本是价值诉求和最终目标,但以人为本的拓展和深化都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来助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标的、衡量标准和内生动力。

结构性和过程发展性趋势是“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的一体两面,并非单独显现,而是交织在一起的,相辅相成的。

总之,“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和前提决定了其存在逻辑,而其存在逻辑则必然生发出结构性和过程性发展趋势,从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理论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宋福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前线[N],2012.11

[2] 张海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的再认识,改革与开放[N],2012.16

[3] 曾德胜: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桂海论丛[N],2012.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胡锦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人民日报[J]2012-7-24.

[1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J]2011-7-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7]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8] 陈学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大复印资料)[J]2011(2).

[19]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问题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