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在转方式中迎来发展契机
中央党校第52期省部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
2013年01月18日08:57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个转变”凸显转方式势所必然

  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型经济增长向内涵型经济增长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具备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比较突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传统的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实质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突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从国际经验看,大国发展总是以内需为主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只要全面把握好内需与外需关系,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扩大内需和拓展外需良性互动,就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拥有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创造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结合起来,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克服消费不足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