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宋养琰:实现“改革红利”须解决六个“大与小”的矛盾

2013年01月09日07:5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其二,如何实现今后10年或甚至30年“改革红利”的最大化?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今后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什么是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呢?按照十八大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五位一体的改革,即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保质保量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想,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明确、更具体些,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用哲学的思维来进行考虑?今后10年或30年要实现我们改革的预期目标,即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稳妥地逐步解决以下6个方面“大与小”的矛盾,或者说处理好以下6个方面“大和小”的关系

一是大政府和小社会的矛盾。大政府不仅是指政府机关庞大,机构臃肿,而是指政府的权力过大,管得太宽,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了,束缚人民的手脚。比方说,在农村,农民合理合法使用的土地,应当有自己的承办权、租赁权和转让权。近年来,因经济高速增长,城市面积大幅扩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政府利益,强行把一些农民对土地的转让权甚至使用权都剥夺了,因而在农村产生许多政府与农的纠纷,有的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必须健全和强化法治,在社会领域内,政府管自己应管的事,尽量少管,其余的让社会在法治范围内,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组织的力量,实行自我调节和管理,只有这样社会才有活力。这就是说,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所当为”。

前些年,国外出版一部畅销书叫《改革政府》,书中认为“多掌舵、少划浆的政府才是真正强大的政府。”“要求的不是大政府,而是怎样的政府,要按照怎样的政府,来组建多大的政府”。从总体上说,要使政府“变瘦”、“变薄”、“变精”,能够轻装前进,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

具体到我国,政府的改革,历届政府几乎都提出精兵简政了要求,其结果,似乎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陷阱。2008年,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原旨,重点是想把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部门或机构集中起来,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重点解决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政出多门、资源浪费的问题。可是,实施的结果也不理想。原因在于大部制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或基础),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任何形式的政府改革都是徒劳的。

二是大计划和小市场的矛盾。在社会资源配置上,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可是,经历了近34年的改革,我们仍然不难看到,“计划经济”的幽灵,仍在我们上空徘徊着,并经常借“宏观调控”之名,行“计划经济”之实。比如,在地方建设方面,包括城镇建设,国家计划干预过多,影响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对于地方及其企业的发展,要因势利导,不要取代市场。有人说,中国发改委像“小国务院”,其中缘由就是它具有非常繁多的和严格的审批权力,许多地方和工商产业项目,能不能上马,何时上马,都需要得到它的层层审批。这对经济快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012年5月,广东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在一个论坛上说:“我调查了6个项目,按程序来走,把所有的审批程序走完,需要310天,如果企业都这样干,黄花菜早就凉了!”再比如。关于价格改革问题。我们改革已经30多年,但在很多领域还是存在价格管制现象,比如城市自来水、居民用电、柴油价格、春运火车票、出租车价格,这些都受到计划限制。还有医生诊疗费的价格管制问题,让很多病人吃了本不该吃的药、做了本来不必做的检查,而且也对医生的心理和医患关系造成很大伤害。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宋养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