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姚桓:论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理论的贡献
——十八大精神解读之一
2013年01月04日09:56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 基本 要求,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为党确立了正确的执政方略

执政方略是党为实现执政目的所选择的一种关系全局的大政方针和战略策略。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的“依法治国”、“三步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都是对执政方略的表述。由于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所以发展方式自然构成执政方略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对发展规律的阐述。全面,即首先把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防止在发展中见物不见人。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应当是物的标准和人的标准的统一,而后者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由人构成,人的发展是判断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准,更能体现社会发展的深层本质。全面,还要把发展看成多维的、 综合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全面进步的过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的过程,协调,是使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持续,就是要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发展的 连续性和 后劲。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 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从生产方式层面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历史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造成了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人们对增长是否有极限的疑虑。正如印度政治家甘地所说,地球提供的资源足够养活人类,但满足不了人的贪婪。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和扬弃的结果,是对工业文明的补充和完善,其要旨是依靠科技创新,改变传统的“攫取、生产、废弃”的线形生产方式,采取低消耗、低污染的循环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社会制度的层面看,工业文明对生态的过度破坏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既造成对人的奴役,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自然的掠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才能自觉担负起改善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完成这个任务,极其重要又特别艰巨。现阶段中国面临发展的巨大压力,又要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艰巨任务,二者能否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智慧就在于冲破了非此即彼的 简单化思维模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把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统一起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转变发展方式,实行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同时转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为 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决不能竭泽而渔,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包括:“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还具体明确地提出了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建立资源环境利用体系,降低能源消耗和 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 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等任务。这种既着眼于人民的现实利益,又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发展方式,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正确性、先进性。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姚桓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