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
2012年12月27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主动适应市场竞争
北汽集团成立伊始,就面临汽车市场的深刻变化,即汽车消费从机构或团体消费为主转变为私人消费为主,汽车产品从商用车为主转变为乘用车为主。再加上放开市场以后跨国汽车企业的强势进入,给原本以商用车为主的北汽集团带来巨大压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北汽集团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主动适应。第一步是主动适应汽车市场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例如,福田汽车原来主要生产轻卡,进入新世纪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向轻客、重卡、皮卡等细分市场进军,并在2007年迅速完成面向全球市场、具有更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高端商用车产品布局。第二步是从中外合资入手,引入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从中韩合资的北京现代到中德合资的北京奔驰,再到中美合资的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以及与江森、德尔福、天纳克等30多家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北汽集团不仅引进国外优质资本,而且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合资品牌。第三步是多管齐下,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2007年成立研发总院,从国内外吸引高端汽车专业人才;2009年出资2亿美元收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瑞典高档轿车萨博的相关知识产权,并在消化萨博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提高,极大缩短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时间,为生产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奠定了技术基础;2009年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着力推进电动、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从产品单一到产品多样化,从商用车一品独大到商用车与乘用车并重、再到打造整车制造、零部件、自主研发、服务贸易四大平台,从依靠政府扶持、团体消费到完全面向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合资生产汽车到打造先进的自主品牌汽车,从传统汽车生产到新能源汽车开发,从满足于国内市场到开拓海外市场,北汽集团近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深刻表明,竞争才是国有企业永葆活力的源泉,主动适应竞争才会赢得持续发展壮大的机遇。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影响重大。北汽集团脱胎于传统国有企业,原有企业普遍被改制或重组,多家企业还因长期亏损而破产,涉及数万员工的利益与去留,再加上多个合资企业要受外国投资人及其劳资关系模式的制约,存在较大的劳资冲突风险。但调研发现,北汽集团劳动关系整体和谐,并未发生过严重的劳动纠纷。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构成了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为首都的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
首先,严格依法、依政策推进企业改制改组,创新管理,不甩包袱。在转制过程中,北汽集团将原有的不景气企业集中到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这种做法看似集中了矛盾,实际上便于按相同政策妥善处理老企业改制、改组乃至破产中的问题,按统一标准维护职工权益,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职工安置工作的公平性,使北汽集团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其次,处理劳动关系守法合规。在北汽集团的8万多名员工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为100%。其中,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者占4.8%,2年期占11.6%,3年期占47%,5年期占21.1%,无固定期限占8.6%,其他形式占6.9%。不仅如此,所调研的企业均有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均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提供相应的职业福利,安全生产受到重视,正向激励机制比较完善。这些举措奠定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牢固根基。
再次,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工会的作用。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合资企业均签订了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劳动合同,建立了工会主席或代表与外方总裁、行政管理层定期对话机制,以及工资正常增长的协商机制。北京现代的工会还在90多家中小型配套企业中建立了外延分会,这一创造性举措促进了配套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在北京现代高速增产时,这些配套企业能够紧紧跟上,不能不说是整个产业链条劳动关系和谐的成果。其他企业的职代会制度也比较完善,党、团组织均能发挥应有作用。正是因为将劳动关系纳入规范的制度与稳定的劳资对话机制,北汽集团才能在艰难复杂的改制与转型中化解诸多矛盾,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