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关海庭:官本位成“国家级难题”之痛
关海庭
2012年12月27日14:3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殊性是官本位存在的现实原因

儒家思想是官本位形成的文化原因。儒家思想在根源上强调读书人的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立德立言立功”方能不朽,要求读书人“学而优则仕”,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仕。这种思想使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心忧天下、经世济民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客观上也使入仕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主要理想与核心评价标准,这就从文化源头上培育了官本位现象。

传统政治制度是官本位形成的制度原因。与西方政治、社会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不同,中国历来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一元社会结构,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中没有人能超脱现实政治的影响。而从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开始,官员阶层一直是中国社会中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而官员群体往往是社会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这样,权力与知识在官员群体中合二为一。隋唐科举逐渐兴起之后,这种趋势则愈发明显。开科取士、光宗耀祖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官本位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巩固。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特殊性是官本位存在的现实原因。与欧美发达国家内生型的现代化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由国家启动的。为了使国家尽快从落后走向进步,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就不能遵循欧美发达国家自发的渐进式的现代化道路,而须实行“赶超型”战略,集中资源优先实现部分重点领域的现代化,而后再依次进行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更新。为了获取动员、整合全社会资源的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垂直的领导体系就成为一种必须。中央掌控全局,地方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上下步调一致,从而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存在,集中的特点就体现得更为明显。

应该说,国家主导的现代化策略使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迅速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也使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能够迅速实现经济转型与腾飞。但是国家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自身问题,其一是相对较为集中的行政体制使国家各级官员都掌握很大权力,而缺少必要的监督;其二是经济、技术的现代化革新容易,而文化、制度的现代化革新缓慢,从而使硬性、软性现代化不能协调发展,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权力获取利益的渠道日益增多,软性现代化发展滞后,使权力日益为人们所崇拜,这种高强度的动员型国家体制逐渐成为了诱发官本位现象的现实原因。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