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表明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宽广,目光更为长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按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抓改革、促转变、谋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王天义。
(一)
记者:发展必须转变,转变必须改革。很多人都认为,经济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理解十八大的这一精神?
王天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成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在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我们仍处于改革大有作为的时代。据统计,十八大报告中有86次提到“改革”,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报告的第三部分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并列相提,第四部分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前面,又增加了一个“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报告的12个部分中,有两个部分在标题上出现经济体制改革,这足以说明改革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分量之重。
着眼未来,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好的体制机制就会有好的发展方式,体制机制不顺发展方式也很难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导人们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继续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战略制高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主体、涉及发展全局的重大利益协调主体,市场是把政府同各类微观经济运营主体连接起来的桥梁、配置各类资源的基础环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走向和运行质量。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各有优点、各有缺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解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的问题,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加以解决。从这个角度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过程,竞争性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础性和公共性领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键是政府应该把自己该管的领域管好,把应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真正交给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这也就是十八大报告所讲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