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教训与重点难点
2012年12月05日15:5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汲取的教训

(一)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经济偏热存隐患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和地方政府贡献的GDP有密切关系。尽管GDP已经不是地方政府考核的唯一标准,但是从公开的资料显示,许多地方还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得很高,类似“翻一番”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比如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地区GDP年均增长保持在12.5%左右,在2010年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更甚者地级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更是宏大,如昆明提出的“十二五”目标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新一轮地方政府竞争所引发的经济过快增长使我国经济增加了隐患。

新一轮政府主导的投资扩张从而拉动经济过快增长,使得无法保持物价稳定,势必会造成进一步的通货膨胀。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上涨5.4%。较高的物价指数使得民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广大人民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益处时,也忍受着物价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另外一方面,如果地方政府对GDP预期增速太高的话,还是可以看出其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改变。而如果增长方式不改变,还是利用规模换效益,用增长速度替代技术进步的话,那么这种发展方式还是依赖传统发展路径。因此,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所带来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

(二)城乡、地域、行业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凸显,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担忧。一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00年的 2.79:1 扩大到2010 年的 3.23∶1。二是区域发展差距明显。2009 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8587 元,西部地区为 18090 元,差距竟多达2万余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 94.1%。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相比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最后,行业收入差距明显。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数据,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扩大到15倍。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已经超过巴西。 而使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收入差距即也只有2-3倍。

虽然我国已经走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前十年,经济总量、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这并不符合“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上述城乡、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心态,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等弱势群体。贫富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都感到沉重的压力。

(三)经济转折点形势严峻,社会公正受到损害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积累、低保障的经济政策,国家尽可能地安排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面窄,阶层差距小,维持着低水平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08年,中国突破了被视为国家成长阶段经济转折点的“人均GDP3000美元”这一指标,人均GDP超过了3260美元。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缺乏社会公正将导致效率的降低。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极其严峻,其突出表现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国家;是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温家宝在2008年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时指出,“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但是,我国在突破人均3000美元大关的转折点时,社会公正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损害。可以说,以权力对资源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改革所引发的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公正,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难以一时消除等问题,不但严重地扭曲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四)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制约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过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文化的繁荣都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实现,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垄断行业、社会公共事业、居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并未彻底实现。而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便是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并未充分界定,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待提高和深化,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时常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面对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出现了僵化的局面。因此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放缓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