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 隽
2012年11月28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问题:与法学教育和司法实践仍存差距
在塑造法治中国面貌的同时,司法考试也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人的命运。
张某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从进入大学那天起,就立志做一名铁面无私的法官。11月22日,当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后,小张的这一想法暂时不能实现了。尽管他在北京大学学了3年多的法律,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是因为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不能从事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等几乎所有的法律职业。
“司法考试内容涉及面广,需要记忆很多法条,感觉和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差别很大。”小张抱怨。
和小张面临同样困惑的,还有在法院工作多年的法官刘某。虽然自己不是初任法官,不必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也能继续从事司法审判工作,但通过司法考试无疑对他的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然而,连续多年被评为办案能手的老刘考了五年都没能通过。
通过率低,使得许多考生更热衷于选择各种培训班、速成班,在短期内集中学习、突击提高。“各种培训班、速成班热热闹闹,正规政法院校课堂冷冷清清,接受了数年法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生或者从事了多年司法审判工作的法官却考不过一个突击学习两个月的普通人,这无论如何说明,当前的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司法实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说。
“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被称为‘中国最难的考试’,通过率不超过20%,而要进入法院、检察院,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这两个‘最难的考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法学专业学生不能从事法律职业,无形中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法律人才的流失。”韩大元说。
这一问题在西部基层更为突出。2002年,司法考试首次举行时,上海市的通过率为11%,通过了1127人,而西藏自治区仅通过了7人。
司法考试难度大,还体现在一些题目的答案极富争议性。“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除,前几年公布的题目答案,放在现在来看,发生了变化,考生在复习时,如果没有老师指导,很难意识到;有的因为题目本身存在理论上的争议,标准答案也常常受到置疑。”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鹏说,对于有争议的答案,国家司法考试中心在网站上开辟了异议专区,听取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和考生的意见,并根据意见做出调整。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