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周文彰: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2012年11月26日15:46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拉动我国文化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文化首先要找好文化的出路,就像生产商品首先要找到销路一样。最明智、最理性的态度就是从文化出路来谋划文化项目,这种思路也就是常说的倒逼思路,或者称倒推思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条出路倒推出文化经济发展的四条思路:

(一)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善和丰富民生是发展文化的首要目的和任务,也是文化的第一出路。现在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把一些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就是要把文化事业的规模压缩到最小。这种认识不符合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实际上,文化事业需要而且应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对大众文化生活的覆盖面应该越来越大,而且文化事业的内涵应该越来越丰富,提供给大众消费的内容也应该越来越多,同时,文化事业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越来越高。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和目标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目前,我们在民生文化方面的欠账还很多,补欠的措施不仅仅是在城市里面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而且还要把文化送到或者引到城市社区、农村村寨、边防哨所,让人民群众能方便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欣赏公共文化产品,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巨额的文化欠债就是宽广的文化出路,补欠主要靠政府投资,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和个人赞助,投资公共文化事业不是没有经济效益的白消耗,而是可以产生加倍经济效益的高回报投入,用于公共文化的全部投资都会立刻转化为建筑、建材、装璜、设备等传统经济产业的增加值、利润和税收,立刻转化为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软件创意等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利润和税收,特别是公共文化事业能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速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就是发展经济,更是经济的转型升级,不要以为这是白投入,围绕民生办文化,这是发展文化的“民生导向”。

文化经济和其他经济一样,需要政策支持,而且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更需要重点扶持。政府应该从四个方面为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首先是准入支持。需要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投入到文化经济的生产和销售中。第二是税收支持。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政府要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不收税,或者减免税,直到它成长起来。因为我国的文化投资市场目前还不发达,以前没人干过,文化消费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所以文化投资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冒险性,因此在这方面需要税收支持。第三是金融支持。政府应当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使文化企业比较容易地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其中要特别鼓励企业用文化产品出口,我们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多年来一直是顺差大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但是在文化贸易上是逆差,而且逆差严重。过去为了创收,我国曾出台过很多政策鼓励出口创汇,只要对这些政策加以补充、修改、完善,就可以对文化出口形成支持。第四是人才支持。一个人才从体制内到了体制外,要保证他的待遇,如评职称、评荣誉专家等应该一视同仁,这就是人才的支持。

(二)围绕市场办文化,引导促进文化消费

文化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着的文化消费,消费观念改变消费习惯,要打通消费通道,就必须大力建设文化市场。综合来看,我国大众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文化消费习惯还没有形成。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消费文化还没有成为常态,如过去我们看戏、看电影,经常是集体包场作为福利安排。剧团、电影院是事业单位,也不太讲究经济效益,票价不高。结果使人们养成一个习惯:你送票我就看,你不送票我就不看。这种消费习惯和观念阻碍了文化经济的发展。第二,基本的文化消费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当前,在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还比较低,即使是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家庭和人口的文化消费主要是看电视,其他的文化消费非常少。在农村,文化消费更是严重不足。如果哪一天文化招待(如看戏、看电影、看展览、参加沙龙、参加文化聚会等)成为最高级别招待客人形式,那么大众文化消费就会更突出地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第三,文化消费渠道还不通畅。比如现在有些地方搞文化产业的大跃进,头脑发热,重复建设,却忽视了对文化市场的研究。要扶持、规范文化产业,打通消费渠道,让老百姓想消费、愿意消费、舍得消费,同时又能够方便地进行文化消费。经济的发展有三大推动力:一是投资,二是出口,三就是消费。扩大内需是我们国家这些年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文化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引导和鼓励大家一起来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

围绕市场办文化,这里的市场主要是指国内市场。我国有13亿人口,有巨量的文化消费能力,比起其他内需,现在我们的文化消费严重不足。有专家根据国际惯例测算,像我国这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000美元的国家,文化消费总额应该是4万亿人民币,但是2010年我们才达到1万亿,有3万亿的文化市场待我们去利用。尤其是文化市场是可以引导、培育、拓展的,不是固定的。我们知道,都市报的巨大市场是在党报充分发行的基础上开拓出来的,电视是在广播普及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音像市场是在广播影视大力发展的同时扩展出来的,而现在的数字和网络产品又是在上述所有媒体、娱乐工具充分发展的情况之下迅猛发展的。所以,文化消费市场是个巨量的数字。围绕市场办文化可以具体化为很多思路,比如围绕旅游办文化,围绕青年办文化等等。开拓和培养我国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并据此策划投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文化产业,前景极其灿烂。围绕市场办文化,这是发展文化的“市场导向”。

(三)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

通过鼓励或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出口也需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文化产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庞大的贸易顺差,城市建设以超常规速度赶超世界。但在文化上是一个逆差大国。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文化进出口贸易已经从原来的9:1提高到现在的3:1。这个事实说明:第一,文化出口是第二条重要的文化出路;第二,文化出口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文化出路。这就提示我们要围绕出口办文化,研究世界文化需求,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围绕出口办文化,这是发展文化的“出口导向”,可以预测也可以相信,这样不可能出现发展文化的尴尬。

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研究各国文化消费习惯、文化消费品种、文化消费环境等,从而设计适合出口需求的产品。政府在文化出口方面责任重大,比如要制定鼓励文化出口的优惠政策,提供文化出口的金融支持,营造有利于文化出口的良好国际环境,大力对外宣传我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形势等。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思路。

过去,由于我国文化传播力不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现在,随着我国传播能力的增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瞄准了中国文化,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现当代文化,都开始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这些都可以使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自信。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我们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包括对自己文化生产能力、创造能力的自信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民族风貌,都传授着一种价值观,都有独特的经济社会时代的根源,存在着是否适合我国国情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我们不搞封闭,文化领域也要对外开放,对外来文化要有所选择,要学习健康、优秀、先进的文化,但也要反对盲目照搬。

(四)围绕繁荣办文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

文化市场一要繁荣,二要规范。其一,文化经济里面创意的作用是很大的,而创意又是最容易被侵权的,规范市场就需要打击假冒伪劣。同时,正因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所以要有自己的创意,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要盲目复制,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其二,文化产品也需要制定标准,在材质、设计、装潢等方面都应定出质量标准。其三,要支持和鼓励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企业需要扶持,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其四,要珍爱传统文化资源,科学开发,要高水平开发,避免庸俗、低俗、媚俗。文化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第一,一定要实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进入,培养龙头骨干企业,争取在我们国家能够出现像迪斯尼、贝塔斯曼、时代华纳这样一些大的骨干企业。一个企业要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掌握四大法宝:其一是创意。一个优秀的文化企业,要靠创意立业,创意要找准市场,适销对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之所以把创意作为第一大法宝,是因为当前我国的文化经济也像其他一些经济领域一样,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同样题材的电视剧,同一模式的电视选秀,一窝蜂地投资动漫产品等,大都是盲目跟风。其二是人才。创意是企业发展之魂,创意来自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要拥有一支创意的团队,首先要做到吸引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是重用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提供必要的条件,以用为本。再次是培养人才,对人才不能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的草率态度,而是要舍得投资,注重培养。最后还要厚待人才,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激发人才的活力,让人才的知识、技术、管理及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其三是管理。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还是人文环境。合格的企业家应当是管理专家。任用、善用、管理专家,也是一种科学管理。文化企业要把科学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制胜法宝来看待。其四是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和企业的命运。对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战略眼光、科学思维、决策胆略、管理才华和职业道德。现在有一些企业家不讲职业道德,更不讲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而是在赚昧心钱、黑心钱,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文化企业家一定要走出一条正当的发展之路,以过硬的素质去打造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获得最佳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第二,加快文化园区和文化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文化产业也有传统和新兴之分,新兴的如数字、网络技术、多媒体广电、手机广播电视、有声读物、便携式音响等等。

第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管理。政府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用 “主导、引导,规划、规范,推动、推广”六个词来概括。政府是文化产业的主导,主导不是包办,在主导整体发展的情况之下,通过政策、项目、金融、规划等手段去引导。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把政府转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亲民政府、亲商爱商护商的政府。

投资、出口、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围绕民生办文化,围绕市场办文化,围绕出口办文化,围绕繁荣办文化,说的就是投资拉动、出口拉动、消费拉动,最后达到繁荣的效果。发展文化事业,引导文化消费,拓展文化出口,正是强调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和消费拉动这“三驾马车”对于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般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样适应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遵循相同的经济规律。我们可以按照以上思路多给文化寻找出路,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路。只要充分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再加上企业自身努力,相信发展文化经济的大好机遇一定会转变为发展文化经济的大好局面。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近些年我国的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比起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经济还很不发达。各级党委、政府及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担当起文化建设的重任,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整体规划中,同时要把文化建设的成效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中。文化建设不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所以要像抓经济一样去抓文化。在文化上无所用心就像在经济上无所用心一样不可容忍,在文化上无所成就像在经济上无所建树一样不可原谅。

[参考文献]:

1 《2011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首超3%》,《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1月13日。

2李建盛主编:《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3吴笑女:《2011年中国电影产量和票房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国际在线网http://gb.cri.

cn/27824/2012/01/11/5551s3518282.htm.

4龚倩:《2011年中国动画年产26万分钟被批数量多质量差》,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2-05/04/c_123076726.htm.

5周文彰:《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责编:赵晶、朱书缘)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 周文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