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及改革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林宝
2012年11月20日09:17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深入发展。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地区人口中,普查时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今后几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将继续,成为人口发展的长期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未富先老。直观来看,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研究表明,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将一直显著地超前于经济发展。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据联合国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14%,距2000年达到7%仅有25年,远快于欧美发达国家从7%到14%所经历的时间。三是老年人口规模大。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1.7%。四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是重庆市,达到了11.56%,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仅为5.09%。除西藏、宁夏、青海、新疆和广东外,我国其他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已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相比,进入老年型人口的省份从12个增加到26个。五是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明显。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改变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4.98%,高于城镇3.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影响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应对其挑战的难度。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现象对世界各国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均有影响。在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中,有两种基本的形式: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在现收现付制中,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改变养老保障制度中缴费者和领取者的数量对比,对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基金积累制中,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寿命延长将直接影响缴费期和领取期的时间对比,对制度的支付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主要有:一是机关事业工作人员退休金制度。该制度资金由财政负担,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延续。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资金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缴费,于1997年确定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于2005年形成现制度。三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同样采用统账结合的方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于2009年正式出台。四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也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于2011年正式建立。除机关事业工作人员退休金制度属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外,其他几类制度均是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相结合的制度,在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在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积累制。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组成部分均会产生影响。对机关事业工作人员退休金制度而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退休人员数量不断攀升,加大财政的支付压力。对于其他三种制度而言,人口老龄化不仅将改变统筹部分养老金领取者和缴费者的数量对比,还将改变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领取时间,对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测算表明,在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引起的人口抚养比上升将一直要求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保持上升趋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如覆盖面扩大和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等因素的冲抵作用,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将需要保持快速上升才能实现社会统筹部分资金的平衡。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依靠制度偿还转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一定的参数改革(如扩大覆盖面、提高退休年龄等),就无法实现2010年—2050年间的资金平衡,该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将出现问题。测算表明,在低工资增长情形(2030年以前的工资增长率为4%,2031年—2050年的工资增长率为3%)下,社会统筹部分需要比现有缴费率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才足以维持资金平衡。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