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才:世界“现代性”话语体系的重释和改写【2】--理论--人民网
人民网

侯才:世界“现代性”话语体系的重释和改写【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哲学解读

侯才

2012年11月19日14:34    来源:学习时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是什么?这直接涉及如何进一步塑造和实现一种合理的中国现代性,也直接涉及当代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
  我个人以为,现代性的基本矛盾是科学性与价值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当代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必须创造性地解决科学性与价值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首先,就作为现代性本质规定的主体性的内在矛盾来考察,必须解决和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近代以来,伴随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人们实践的主观态度和关注的重心由客体规定的尺度转移到主体意义的尺度,由对客观对象认知的真理性或科学性的追求转移到对主体存在的价值性的追求。在资本的统治和价值增值规律的作用下,以及在科技和工业所造就的巨大生产力日益充分地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发生质的变异,由对有限的使用价值的追求转变为对无限的价值的追求,乃至人们为自己不断膨胀的贪欲所左右,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性地位,并由此导致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分裂。
  其次,就现代性所体现和面临的文化矛盾考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塑造合理的现代性,必须解决和实现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就中国文化而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就处在古今中外文化矛盾的交汇点上。解决古今中外文化的矛盾,成为中国现代化赖以实现的一种必然形式和契机。这种当代中国文化矛盾的底蕴和实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结为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单纯而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解决的是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矛盾。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然要寻求和借助具有现代性的外来文化资源。而具有现代性的外来文化资源也必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这样一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具有现代性的外来文化资源的中国化这两者就联结、重合在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统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解决的是前现代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可以归结为时代性这一核心问题;那么,具有现代性的外来文化资源的中国化解决的则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可以归结为民族性这一核心问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具有现代性的外来文化资源的中国化的关系,实际上是以特殊形态表现出来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在不断回答和解决科学性与价值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对这种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实际解答。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其主要标志就是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科学发展观而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及批判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包含了“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两个基本的维度,具体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因而,在现代性这一视阈中,充分彰显出其对于“中国现代性”塑造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中国现代性”仍在塑造和生成的过程中。它仍将继续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可以确信,中华民族有智慧、有能力终将胜利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万鹏、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