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例释(续)
2012年11月19日08:10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并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列为第一个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过去党的文献中没有提过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发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体现了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即更加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两个“翻一番”与两个“同步”

  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十六大以来,我们的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两个“翻一番”表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为确保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为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报告提出,到2020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等措施。这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十八大报告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中增加了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做出的重大调整,表明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党对如何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了。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民主问题上的清醒认识和坚定立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我们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为此,报告还提出了今后必须抓好的几个重要任务: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