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趙白鴿:三次文明轉化與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3】

——對話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

2018年07月12日16:23    來源:人民論壇網

原標題:趙白鴿:三次文明轉化與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

  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特征有五個:即整體性、集合性、地域性、時效性、政策性

  人民論壇:過去五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出台了40多項具體改革方案,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面向未來,如何更好地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變化規律?

  趙白鴿: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面向新時代,面向21世紀,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學習研究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規律。

  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特征有五個:即整體性、集合性、地域性、時效性、政策性。

  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突出的整體性,不僅表現在生態因素、環境要素與生物組分之間相互交聯,構成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而且表現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相互聯系與制約、聯系緊密。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從整體出發,單獨從某一技術環節入手、通過簡單的因果映射無法獲得有效的系統結果。

  生態文明建設的集合性反映在參與部門眾多、涉及領域多樣、影響因素復雜。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價值認識的提高和實踐應用經驗的積累,生態文明建設的集合性越來越明顯。21實際的生態文明建設將是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技術與工程相結合的集合體的作用產物。

  生態文明建設凸顯地域性特征,必須依托地方優勢,實行因地制宜。地方優勢體現在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同、環境保護力度不同、污染控制體系中指標體系的組成和權重不同、重要污染物的種類和分布不同、污染減排系統的構造和技術不同、各種自然因素的時空變化規律不同、污染物擴散特征不同、污染物動態模型中的修正系數不同等。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實行差異化的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強的動態時效性。無論是自然環境問題、生態質量問題、社會發展問題還是經濟問題,其影響因素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隨時間和空間無法預測的變化。基於某種現狀或模型預測值進行的生態文明規劃和建設,將隨著社會發展方向、經濟發展速度、生態環境狀況而變化,勢必要求具有實時響應、反饋、修復和更新的能力。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需要持續收集各類相關信息並加以消化、吸收、綜合和處理。能否完整的獲得信息、能否有效組織、整理、利用信息,是生態文明建設成功與否關鍵。

  生態文明建設從立項、總體設計、論証分析、政策到實施的每一個環節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據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制度、條例、辦法和標准,並把握發展的實際,不斷創新。這就是貴州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義所在。

  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管理作用,特別是在考核體系中納入綠色GDP理念﹔應該總結成功經驗並加以推廣,例如貴州的生態文明建設依托大數據系統作為技術支撐,獲得各國和聯合國的肯定,政府需要進一步支持和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該充分結合第四次工業革命,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術,應用跨界和平台理念,積極有效地進行生態文明建設。

上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