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趙白鴿:三次文明轉化與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2】

——對話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

2018年07月12日16:23    來源:人民論壇網

原標題:趙白鴿:三次文明轉化與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

  要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的引導機制、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機制和以公眾為主體的社會機制

  人民論壇:中國在快速發展工業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與嚴峻的挑戰。黨中央及時作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部署,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如何更好理解生態文明在五位一體中與其他各方的關系?

  趙白鴿: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賀信中著重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走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

  今天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戰略高度,以形成“五位一體”的建設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明確的、獨立的邊界,它將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之中。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在基礎層面上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一方面,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存在著對立關系。人類的生存、發展會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要保護環境,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會制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又是統一的。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給人類自身提供可持續的賴以生存的自然空間。

  我國經濟建設面臨兩個突出矛盾:一是經濟總量擴張與自然資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資源生產率相對低下的矛盾﹔二是經濟快速增長與環境容量有限以及環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對低下的矛盾。如何有效緩解和克服兩大矛盾?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的經濟建設,將致力於消除經濟活動對大自然的穩定與和諧構成的威脅,堅決摒棄“經濟逆生態化、生態非經濟化”的傳統做法,大力實施產業生態化、消費綠色化、生態經濟化等戰略,既做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又能夠在“人不敵天、天人合一、人定勝天、天人和諧”的螺旋式上升的進程中實現新的飛躍。

  生態文明建設與政治建設既是因果關系,又是包容關系。政治建設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條件。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危機是由人類在特定制度框架下進行的社會活動引起的。有什麼樣的制度框架,就有什麼樣的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也就有什麼樣的環境影響。因此,政治建設直接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著力於處理當代人與當代人、當代人與后代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政治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障礙在於:一是政績考核機制的不完善,片面強調政績考核的經濟性﹔二是公眾環境權益的受損,公眾無法享受到足夠良好的環境﹔三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公民的消費觀念和責任意識的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就是要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的引導機制、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機制和以公眾為主體的社會機制,特別是要構建嚴格的強制性機制、權衡利弊的選擇性機制和道德教化的引導性機制的相互協同。

  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既存在交叉關系,又存在重疊關系。一個角度看,生態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都需要處理與解決當代人與當代人、當代人與后代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生態文明理念視角下的文化建設的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是生態文化觀念不夠穩固。要增強生態危機意識,充分認識“我們隻有一個地球”﹔要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增強生態資源與生態資本的觀念,優化生態環境資源配置﹔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要轉變消費行為模式,崇尚科學合理的消費方式。

  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建設是相互支撐的關系。社會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障民生和建立公民負責任的意識和行為。生態環境質量是保障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最基本的民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高,作為基本民生需求的環境權益就維護得好﹔公眾參與包括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事務在內的社會管理的程度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就高。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