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時代高端訪談:

落實十九大精神在新起點謀劃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網信軍民融合編輯部

2018年04月23日14: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持人:秦安(《網信軍民融合》雜志副總編)

訪談嘉賓:陶克(《解放軍報》原副總編、少將)、鄔江興(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姜春良(軍事科學院教授、少將)、安衛平(北部戰區副參謀長、少將)、郝葉力(原總參四部副部長、少將)

 訪談現場

秦安: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生產生活新空間、億萬網民新家園、國家治理新領域。網絡特征成為習近平新時代的重要特征,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民融合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法。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五位院士、將軍來經略網絡空間,共話網信軍民融合新時代,討論在網絡空間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推動網絡空間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實現網絡空間的偉大夢想。

有請陶克將軍上台,他是原《解放軍報》副總編輯,歡迎陶克將軍。

有請鄔江興院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計算機領域專家,歡迎鄔江興院士。

有請姜春良將軍上台,他是軍事科學院戰略學博士生導師,歡迎姜春良將軍。

有請安衛平將軍,他是北部戰區副參謀長,歡迎安衛平將軍。

有請郝葉力將軍,她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原總參四部副部長,歡迎郝葉力將軍。

我是《網信軍民融合》雜志副總編秦安。尊敬的各位院士、將軍,很榮幸邀請到各位,共同探討網信軍民融合的新時代。我們今天座談的主題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在更高起點謀劃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更高起點,是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的新起點,是中國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的新起點,是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起點,也是網信軍民融合發展聯盟正式成立的起點。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在這個新起點,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正在習近平新時代煥發出磅礡偉力。今天,我們繼續以系統科學思維,把網信軍民融合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野,為生產生活新空間、億萬網民新家園、國家治理新領域,奉獻高端智慧,建設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以此為遵循,今天訪談從“新時代、新動力、新方法、新格局和新征程”五個方面來討論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各位將軍院士的精彩分析,一定有助於激發網絡強國和軍民融合戰略的共振效應,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在廈門這片熱土福地上,凝聚融合力量,繪就行動路線。

秦安:陶克將軍您好,您曾擔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對我軍歷次軍事變革有深刻的理解。十九大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為網信軍民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對網絡時代軍事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請您結合十九大闡釋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和偉大夢想,談談如何理解和把握網絡強國與軍民融合的新時代。

陶克將軍:來到廈門這個習主席曾親自發起“數字城市”的美麗城市,我非常激動。剛才主持人講到偉大的時代,我覺得偉大的時代就是四個字——“富國強軍”。

富國,走什麼路徑?怎麼富?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六國一會”,即: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人民軍隊如何實現強軍?就是要建立一個網信體系,在這個體系下實現聯合作戰、全域作戰,從而打贏戰爭、遏制戰爭。如何實現富國和強軍的有機結合?關鍵就是要靠網信這座金橋。

進入網絡新時代,我們具有完備的戰略構想和戰略框架,但還有待進一步深入落實。當前,在戰爭沒有真正打起來之前,網絡空間更多的是“信息政治戰”、“信息意識形態戰”,國外反動勢力利用網絡來丑化我們的歷史、丑化我們的領袖、丑化我們的英雄,每到關鍵時候,都會把毒箭引向政府和軍隊。這是當前網絡信息戰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在研究網絡戰、信息戰的過程中,我們要主動進攻,通過推進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生產出我們自己的武器——優秀精神產品,在網絡空間講好中國故事。

秦安:陶將軍對網絡空間斗爭的嚴峻性有深刻認識,並提出通過軍民融合來打贏這場網絡空間的偉大斗爭,做好網絡空間的偉大工程,從而推進偉大事業,實現我們的偉大夢想。給我們很多啟示。感謝陶克將軍!

下面有請鄔江興院士,鄔院士是網信工作座談會上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的院士代表。同時,非常感謝您在《網信軍民融合》雜志發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后網信軍民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闡釋了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后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考,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網信軍民融合工作提供了全新視角。請您談談如何理解這個網信軍民融合發展的新動力。

鄔江興院士:感謝此次大會為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來表達一下自己不夠成熟的觀點。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結合網信領域,有三個突出矛盾。第一個是社會管理制度和信息化之間的矛盾。過去社會管理主要是層級化管理,信息也是按層級化來管理,到適當的層級釋放適當的信息。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社會的信息傳遞是扁平化的。因此,社會治理的層級化與信息傳遞的扁平化之間的矛盾,對我們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是一個從未遇到的巨大挑戰。

第二個是數字經濟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與網絡空間安全之間的矛盾。數字經濟給我們帶來了超前的感受,我國正快速進入無現金時代,這令全世界都感嘆和羨慕。過去我們需要帶錢包,現在隻需帶著手機,通過支付寶或微信甚至刷臉就可實現線上線下的交易,整個數字經濟的發展非常迅猛。但同時,網絡空間安全的幽靈在我們頭上始終縈繞不斷,我們用手機掃碼、刷臉支付安全嗎?我們這些個人信息在網絡空間流動放心嗎?於是我們在享受數字經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的同時,也有深深的對網絡空間安全的不安定。

第三個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與自主創新之間的矛盾。中華民族在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發展過程中是貢獻了偉大發明的。中世紀,中國是歐洲乃至全世界人所向往的中國。進入現代世界,中國人不能只是信息技術成果的“享受者”,而對信息技術本身要有我們自己的貢獻。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三個主要矛盾。要解決以上矛盾,首先應該大力發展信息和網絡技術。社會的現代化治理離不開信息和網絡技術,也就是說,沒有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支撐,免談現代社會治理。不久前在新疆,我對新疆的領導說,新疆要長治久安,就應該在中國第一個實現數字化,讓每個人都持有手機,讓網信技術為人們帶來幸福感和獲得感,這樣可以大大簡化社會和維穩工作的復雜性。要解決新疆問題,當然要從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協調推進,但從技術手段上來講,要實現數字化,使人們離不開數字化的環境和條件,管理就能夠順暢,管理就能夠科學,管理才能有智慧。所以不論是智慧城市、智慧國家還是智慧廈門,沒有基於數字技術的信息和網絡技術支撐就解決不了問題。

如何推動數字化技術深入發展?網絡空間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和歷史使命。當前,僅僅解決數字化是不夠的,真實世界與虛擬空間之間是有交集的,這個交集要有秩序,還要達到可管理,而不僅僅是有管理。有制度就可以稱為有管理,有制度有手段才能稱為可管理。

網信技術在帶給人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時,還帶著深深的憂慮——安全感,也就是習總書記提出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一體之兩翼、雙輪之驅動的發展戰略。但目前,我們信息化和網絡安全是脫離的,兩張皮,我們信息化高速發展,而網絡空間安全發展卻遲遲在后,這是世界性難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信息技術、網絡空間就得不到進步,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要解決以上問題,實質上就是要解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一體之兩翼、雙輪之驅動的落地有聲、抓鐵有痕問題。

信息技術寓軍於民,要建設強大的中國,沒有網絡強國不行,非網絡強國不可,建設網絡強國一定要軍民融合。我覺得“融合”不是“結合”,其實軍民結合我們講了很多年,結合是有邊界的,融合是無界的。我們要充分動員千百萬民眾、千萬個企業起來,民參軍,用先進信息技術來武裝我們的軍隊,為把我軍建設成世界一流的強大軍隊提供堅實支撐。原來我們僅僅依靠幾大軍工集團,這點力量已經不夠。在網信領域,不動員群眾、發動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智慧,不發動人民戰爭,仍然解決不了網信軍民融合的根本問題。我們要按照習主席要求推進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解決體制機制創新問題,要把原來的“結合模式”轉化為“融合模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謝謝各位!

秦安: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我們要讓人民在網絡時代、網絡空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必須始終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我們網信事業發展的最大動力。感謝鄔院士。

下面有請姜春良將軍,他的關鍵詞是新方法,新方法就是軍民融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法。將軍您好,您是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先后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還曾到美國留學,具有極強的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請您從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闡釋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尤其對網信事業的推動作用。

姜春良將軍:網絡強國是我們實現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到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實現偉大的強國強軍夢”最重要的戰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就是為人民服務﹔牢記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十四條戰略裡就包括強軍戰略和網絡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軍90周年講話中提出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六條根本原則,這六條根本原則都離不開網絡信息化的支撐。

第一,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的執政基礎來自人民的支持,更來自科學技術、網絡信息化的支撐。目前,在與西方國家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取得了無數成就,美國認為對他的霸權形成了挑戰,所以挑戰中國第一條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與美國博弈中,網絡信息化能夠准確了解敵情、了解我情、了解社會、了解國際,對我們制定正確戰略、佔有主動起到最重要的支撐。因此,網絡信息化手段是支撐黨執政地位的第一要務、第一戰略支撐。

第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軍隊能夠戰無不勝,根本是堅定的理想信念。當前,我們的理想信念遇到了最嚴峻的挑戰,我們的領袖毛澤東、我們的戰斗英雄、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業績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瘋狂的丑化和攻擊。在理想信念、世界輿論、信息、情報的斗爭中,我們某種程度上處於被動,而網絡空間代表了能否佔據主動最主要的技術手段。網絡信息化的手段落后,我們就會整體落后。因此,理想信念的支持,正確信念的肯定,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都要靠強大的網絡信息化手段。

第三,改革創新。我們在國防科技工業、電子信息工業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力爭追上西方國家,使我們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上掌握主動。像薛院長剛才講的:“我們的信息技術某種程度上不能自主可控是最大的威脅。”解決這個戰略威脅的前提是技術創新。目前,我國科學技術整體上與西方還有一定差距,局部有領先,大部分還是在模仿。要想實現自主可控,支撐我軍的信息獲取、精確打擊、導航定位、指揮通信等軍事任務,實現戰勝一切外來之敵的目標,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這是我們最大的短板,也是需要迫切追趕的。

第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軍隊能夠戰勝敵人靠的是強大的戰斗精神。驍勇善戰的戰斗精神是我們戰勝任何敵人最主要勝利源泉之一。網絡信息化是弘揚我們光榮傳統、戰斗精神最主要的支撐,是在斗爭中掌握主動權的核心手段。

第五,革命紀律。強大的革命紀律是軍隊成為有戰斗力的集體、戰勝一切外來之敵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懲治腐敗,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人民軍隊,重塑了強大的革命紀律,網絡信息化是了解腐敗、懲治腐敗、威懾敵人、鞏固社會治安、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最可靠有效的手段。

第六,民眾支持,全民國防。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當前,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交通動員、信息通信指揮動員、邊防動員等,都要靠全體人民備戰,網絡信息化是實現全民國防、建設一流軍隊、實現偉大奮斗目標的前沿基礎。

以上六條說明離開了網絡信息化手段,我們各方面都會存在短板,我們的強國強軍夢就難以實現,有了強大的網絡信息化手段,我們的強國強軍夢就一定會實現。就像前一段時間,美國時代周刊破天荒地用中文和英文同時送出一句話,認為在美國與中國的博弈當中“中國贏了”。

秦安:感謝將軍的軍容風范和政治高度。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這是我們新時代最大的政治任務。

安將軍,您既是陸軍將軍,也在海軍任過職、是海軍將軍,近年來,深入研究網絡國防力量建設,思考互聯網+軍事的實踐應用,發表了大量真知灼見,所以又是一位網絡將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建設的格局、道路和力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請您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談談如何基於軍民融合的方法,結合國防需求,開啟網絡強國建設的新格局。

安衛平將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當前首要的重大的政治任務。十九大報告有三處講到軍民融合、再次提及網絡強國,深刻闡明了軍民融合、網絡強國的戰略地位,明確了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我們在新起點上推進網信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剛才三位院士、將軍的訪談,使我很受啟發,新時代呼喚新理念,如何在新時代,開啟網絡強國的新格局,我考慮需要重點把握三個方面:

一是在認識上,要樹牢“網絡主權”這個觀念。網絡空間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主席一再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當前,要充分認清網絡恐怖主義、網絡軍國主義、網絡霸權主義,以及網絡犯罪的嚴重威脅和危害,一旦敵對勢力侵犯了我網絡空間主權,就等同於侵犯我陸海空等實體空間的國家主權。為此,要由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向維護網絡空間國家主權拓展,牢固樹立“網絡主權”的觀念,有效維護網絡空間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二是在力量上,要統籌“融合發展”這個路徑。傳統陸海空天國防,是軍隊在一線,但在網絡空間,更多是民在一線。網絡空間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必須堅定軍民融合發展之路,突破體制上的壁壘,統籌力量資源,健全運行機制,建設一支在新時代維護網絡國家安全的新型力量。

三是在能力上,要建強“數據驅動”這個支撐。網絡空間,大數據是核心資源。為此,在網絡空間能力建設上,要切實轉變觀念,從注重傳統的裝備保障,向網絡時代的數據保障和驅動轉變,為有效維護網絡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頁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網信軍民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