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路徑分析

吳鵬

2017年08月17日09:48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原標題:吳鵬: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路徑分析

在回歸前后,香港開始推行國民教育。回歸20年來,在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動下,國民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提高了中小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國民身份的認同感。但是,由於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香港的國民教育在推廣過程中遭遇到一些困難。尤其是2012年發生的“國民教育事件”,以及此后香港社會和學術界對國民教育進行的持續爭論,表明國民教育面臨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厘定香港國民教育的概念,梳理國民教育在香港回歸前后的發展過程,探索香港國民教育處於困境的原因,並提出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香港國民教育的特殊內涵

國民教育(National Education),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民教育是指國民基礎教育,狹義的國民教育是指國家實施的讓學生認識真正的國情,強調青少年應有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學生公民意識和參與能力的教育。﹝1﹞本文討論的是狹義的國民教育。

在香港,國民教育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概念,不等於公民教育(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是讓中小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個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而國民教育是讓中小學生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在香港回歸前以及回歸后的一段時間內,香港學術界將國民教育與公民教育一起使用,甚至僅僅使用公民教育一詞來概括兩者。但是,在“國民教育事件”發生之后,國民教育一詞被賦予更加明確的含義,突出香港對培養國民身份的迫切要求。

香港國民教育,一般專指作為德育的國民教育,側重對中國國情的了解與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香港教育局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中指出,國民教育“旨在透過提供持續及有系統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與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范疇的身份認同。”

香港國民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鞏固香港青少年對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構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認同和對中國公民的身份認同,培養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國民教育的核心是國家認同(National Identity)。國家認同是一個政治概念,是指一國的公民從心理上對自己歸屬於祖國這一政治共同體的認知和情感。由於國家既是“政治-法律”共同體,也是“歷史-文化”共同體,國家認同的建構,離不開政治認同、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的緊密結合。﹝2﹞

香港教育統籌局原首席教育主任榮寶樹列舉了香港國民教育的主要舉措,即在日常正規課程的講授中,加入國家國情的學習元素﹔舉辦升國旗儀式及“國旗下的講話”,提升學生對國家的意識﹔舉辦跨學科“學習周”系列活動,從多角度認識國家﹔借參加和欣賞文娛活動,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和藝術﹔舉辦到內地交流體驗學習活動,與祖國人民建立一份“血濃於水”的感情。﹝3﹞

對香港來說,國民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香港曾經長期遭受英國的殖民統治,與中國內地存在一定疏離感。回歸后,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通過國民教育培養香港人的國家認同感是特區政府的重要職責。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香港的國民教育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香港特區政府在推行國民教育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下一頁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