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2016年10月19日理論導讀

【導讀】不斷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016年10月19日09:0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獨家連載】《習近平用典》

敬民篇 為政篇 立德篇 修身篇 篤行篇 勸學篇 任賢篇

天下篇 廉政篇 信念篇 創新篇 法治篇 辯証篇

【學習文選】《學習文選》:重溫長征精神 走好新長征路

【學習路上】探究習總書記精准扶貧思想的提出與理論基礎

 不斷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與時代發展同步,不斷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從來都不是書齋裡的冥思苦想和自我陶醉,而是根植於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強烈關照,社會現實問題始終是馬克思主義關注的焦點,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經久不衰的原動力,也是它被視為“我們時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學”的重要因由。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時代變化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已經大大超越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想象,這就要求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征、時代主題、時代精神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詳細】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有專家提出,開放帶來進步,是被古今中外經濟理論和發展實踐所証明的一個深刻道理。從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看,充分肯定開放貿易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認為在國家發展中都存在“比較優勢”,隻有生產那些與貿易伙伴相比更有效率的商品並拿來交換,貿易國才能同樣獲得繁榮發展﹔從我國古代看,也有許多關於開放發展的朴素思想和理念,如“互通有無”“以所有易所無”“以所多易所鮮”“以所工易所拙”等,凡是以類似思想作為對內對外經濟政策基礎的時期,往往都伴隨著經濟繁榮、百姓富足、社會安定、文化發達﹔從我國近30多年的發展歷程看,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過去快速發展起來依靠的是改革開放,走向未來也要依靠改革開放。G20杭州峰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的正是開放理念的成就。【詳細】

 知行合一離不開“誠意”

討論知行合一,不能不提到言為心聲、行為意動。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言所行是其所思所想的外在流露、直觀表現,“言”和“行”的根源在於“心”和“意”。從這個角度說,知行合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由“知”“意”“行”三部分組成的,“意”是“知”與“行”之間的中樞與紐帶。《禮記·大學》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說,在擁有淵博知識、了解事物原理的基礎上,還要端正意念,這樣才能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王陽明也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可見,“知”轉化為“行”,中間要通過“意”的作用。【詳細】

 黨性:長征聳立起來的精神高地

紅軍長征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將士弘揚偉大革命精神的勝利。這種革命精神,是為黨和人民的利益服務完全出自覺悟性、自動性和積極性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黨性和人民軍隊軍魂表現的最高境界。仰望黨性的光輝和軍魂的力量,仰望紅軍長征聳立起來的精神高地,震撼我們心靈,賦予我們力量,激勵我們在新的偉大長征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詳細】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路徑

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豐富的土壤。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場社會大變革都會帶來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發展。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無論就其變革的廣度還是深度上,都亙古未有,世界矚目。這場帶來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化的理論探索和成功實踐,不僅應在哲學高度進行概括和總結,也應對各門社會科學的學理與結構進行更新,並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豐富的土壤。【詳細】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青海之行:脫貧攻堅再攻堅,不破樓蘭終不還

習近平再談綠色發展:“循環利用”之路該如何走?

習近平: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習近平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都說了什麼

習總書記對軍隊改革再動員 為強軍賦予精神動力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