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多維度推動智慧醫療及其產業建設

郭 巍 錢 慧

2016年06月21日11:1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多維度推動智慧醫療及其產業建設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健康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提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升級版智慧城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李克強總理指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形態”。在相關主管部門和市場主體的共同探索下,智慧醫療集合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健康中國發展的相關理念,愈發受到各方的重視。結合上述背景,對智慧醫療進一步的探究與思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智慧醫療實踐取得進展

關於智慧醫療的討論很多,它是通過高端物聯網、傳統和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基於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台,有效實現以患者為中心,患者、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四方聯動的醫療服務模式。

從階段運行角度,智慧醫療分為數據獲取、知識發現、遠程服務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循環往復,且分別由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雲計算技術作為核心支撐﹔從組成部分角度,智慧醫療分為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家庭健康系統三部分﹔從管理對象角度,智慧醫療分為患者/普通人管理、醫護人員管理、醫療器械/醫藥用品管理﹔從受眾訴求角度,智慧醫療於公眾而言是更便捷、優質的服務體驗﹔於醫療機構而言是更高效、低成本的運營模式﹔於醫務人員而言是優化自身價值的職業提升﹔於監管機構而言是更科學、可靠的決策支持﹔於投資商而言是獲得正當的利益反饋。

1999年,我國開始從事無線傳感網的應用研究,幾乎和發達國家同步啟動。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傳感網標准體系框架,是相關國際標准制定的主要國家之一。2009年,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2012年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同年,衛生部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和健康中國的概念,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將健康管理、自診、自我用藥、導診、候診、診斷、治療、院內康復、院外康復(慢性病管理)等9個相關環節融合互聯網進行深刻變革。2015年8月,《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普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應用。2015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就分級診療提出明確的標准與目標。衛計委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

就各地具體實踐而言,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及醫院已開始著手從便民、安全、高效的角度推行智慧醫療。例如,從便民角度,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國首推手機門診。重慶市通過12320公益熱線、醫事通區域衛生信息平台等提升預約診療服務。福建省廈門市探索家庭電子化簽約服務模式。浙江省桐鄉市第三人民醫院(烏鎮醫院)通過藥品配送機構幫助在線支付的患者配送藥品。內蒙古赤峰市打造區域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共享數據庫以及居民健康信息門戶,以便醫生調閱參考、居民快速獲取自身的健康信息。從安全角度,中國醫大盛京醫院醫護人員可通過個人電子助手(PDA)等移動終端掃描患者手上的射頻識別(FRID)腕帶以確認身份,並通過掃描藥品、輸液袋等包裝二維碼進行醫囑執行確認。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陸續實施嬰兒防盜、輸液監測、醫療垃圾追溯管理等措施。從高效角度,為打造分級診療體系,雙向轉診方面,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契約式分級轉診為核心,打造健康醫療服務閉環﹔移動/遠程專家會診方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打造紹醫健康雲平台,醫生遇到問題后,可隨時在相關平台上向其他多個專家發出詢問申請,收到申請的專家利用碎片化時間查閱病歷並加以回復﹔遠程區域檢查和檢驗方面,江蘇省鎮江市感知健康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建立影像、心電、檢驗、病理等遠程會診系統﹔遠程教育方面,中日友好醫院將臨床需求集成新技術應用於眼科3D顯微手術示教、遠程實時腹腔鏡專項技術指導、遠程教學查房等實踐中。

智慧醫療及相關產業的市場前景

(一)智慧醫療的市場潛力

第一,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缺口奠定了我國智慧醫療的巨大發展潛力。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擁有98萬家醫療衛生機構,每年73億人次的診療量。然而,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第二,我國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與全球同步,特別是醫療領域擁有較有力的技術支撐。第三,智慧醫療能夠智能響應各方需求,緩解我國緊迫的醫療問題,如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療系統間信息共享性差、居民就診不便或費用高昂、醫患沖突頻發、醫保制度不夠完善等,易獲國家政策支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4年我國智慧醫療建設投資規模同比增長23.8%,達到約279.1億元。《2015年中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報告》稱,2014年全球范圍內總體互聯網醫療投資達到高峰。2014年作為我國互聯網醫療元年,該領域風投資金約合人民幣42億元(6.9億美元),同比增長226%。雖總額僅約為美國(41億美元)的1 6,但已從探索期步入啟動期,市場快速增長。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投資額排名前四位的是基因檢測、醫藥電商、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應用,其中可穿戴設備投資最密集。計世資訊調查結果則顯示,2014年醫療信息化投資重點為PACS系統、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平台、HIS系統、移動醫療、電子病歷、遠程醫療系統。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智慧醫療建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二)互聯網企業進軍智慧醫療

隨著我國智慧醫療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百度、阿裡巴巴、騰訊(BAT)三大巨頭和中國平安、小米、京東、華為、樂視等各大企業都紛紛開始整合醫療資源,進行醫療產業戰略性布局,行業內收購兼並之風日起。

綜合觀察,幾大巨頭的產業布局各有側重:百度布局多元,其平台影響力獲得不少醫院和醫生的青睞,主要側重醫療健康數據的整合,但一些營銷機制的缺陷,也可能會對其搜索引擎的醫療服務運用帶來負面影響﹔騰訊和阿裡巴巴的布局主要依靠投資並購,側重移動醫療,憑借微信和支付寶積極拓展網絡挂號等業務。除BAT所涉足的投資,相關醫療網站與APP也正不斷涌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趙晶)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