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成因和防范【2】

薛紫臣

2016年06月21日11:0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成因和防范

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現實成因及建議

根據互聯網流動性風險生成機理,以及對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可對此風險現實發生的可能性做出預判。

(一)從業機構良莠不齊

《意見》將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明確為兩個大類: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
前者積澱深厚,基礎堅實,管理規范,相對不易由網絡因素誘發流動性風險,而且還可調控互聯網金融流動性、並成為抑制該風險的 “總閥門”。但其內部尚存痼疾,如結構性、政策性問題,直接受宏觀經濟影響,隱存著傳統流動性風險。因其已深度融入互聯網,傳統流動性風險很可能經過網絡向其他方面輻射,加之體量巨大,可能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起到誘發或助推作用。
后者的主要特點是“小、雜、亂”。“小”指多以小貸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底子薄,經驗少,整體品質低,調控流動性能力差。“雜”指從業資質混雜,相當一部分是沒有政府許可的企業或民間金融信貸公司,游離在監管范圍之外。“亂”是指其身處監管盲區,主體運營極易超越主營業務范疇,採取變相吸金、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網絡博彩等非法行為。這些客觀原因甚至包含某些道德風險,很可能成為流動性風險生成的催化劑。

(二)投融資者數量龐大

互聯網金融的最大特點是參與人數眾多。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有很大一部分加入到網上投融資行列,成為流動性風險生成能量的潛在輸入者和風險結果的現實承受者。該群體主體是社會中低階層,總體特征是低端化、非理性、家底薄、承受力差,一旦投資失敗,容易引發群體事件,甚至沖擊社會穩定。

(三)資金流向缺乏管控

目前,進入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資金體量有限,但增幅迅猛,且向若干平台或產品集中,形成資金池。主要表現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擴張,吸納海量資金。這些沉澱了巨額資金、且與投資相通的資金池,本質就是流動性風險的始發地。從目前看,相關企業對資金池的管理比較嚴格規范,但其客戶多以閑散游資注入,還隨時用於消費支付,資金隨時可能被贖回,導致期限錯配的合理度失控。遇大型促銷活動時,資金池極有可能面臨巨額贖回,若不妥善應對,將導致基金折價兌現,收益下降,投資者信心受損,引發“擠兌”。

(四)市場信息扑朔迷離

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驅散了市場信息的“匱乏式迷霧”,但未徹底消除,又制造出“遮蔽式迷霾”,形成“霧霾”並存,使信息不對稱仍然存在。一是來自知情權不完整。金融行業內幕信息泛濫,導致各層級之間信息知情權不對稱。二是來自數據爆發式增長。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信息收集和辨識的時間與成本雙高,虛假信息泛濫,數據專業性極強等,均可使信息異化為遮蔽物。三是來自互聯網金融服務方式。各項業務均於線上運行,全程全要素虛擬,失真度隨之嚴重,從業機構、投融資者均難以獲悉真相。四是來自信息壁壘。從業機構出於商業競爭本能,主觀上需要封鎖信息,彼此隔著信息藩籬,處於“信息孤島”,形成信息的事實私有化和網絡帶來的金融泛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五)監管體系整體滯后

防范金融風險有賴於監管體系的完備。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膨脹明顯超越監管體系建設,二者形成節奏差,造成監管與運營不能同步合拍,主要表現在法條缺失、監管手段和隊伍不健全、地方行政機構與行業管理機構職能分工不明確等。監管不力的根源,一方面在於互聯網金融的蛻變性、多樣性和進化性等屬性對監管具有天然規避能力。另一方面在於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有其自主運行規律,與傳統金融建立的監管體系對接不上。

(六)行業自律嚴重失衡

互聯網金融虛擬化增強,使從業機構、投融資者之間構成利益共同體。但作為獨立行為體,各具自主性,要實現無縫對接,除了要以法規、協議等實現他律、互律,還必須以道德為魂、以信用為本、以法律精神為基,實現高度自律。而從實際情況看,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擴張速度明顯超越三者,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形成精神文化層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嚴重失衡。近些年,該領域大事件頻發、從業機構大量倒閉,皆與此直接相關。

(七)技術基礎亟待提高

我國互聯網技術存在一些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明顯短板。一是支持技術落后。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產品模型開發等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尚未構建實時刷新的“動態大數據庫”。二是交聯技術落后。由於開發及管理成本高,運用范圍局限於大型從業機構,小微企業及散戶難以共享。同時各大從業機構出於技術和自保的原因,其平台間相互隔離,缺少接口。三是防護技術落后。互聯網金融軟硬件系統本身具有開放性,防護技術多引自國外,自主性差,有諸多隱患,易遭受黑客攻擊和數據竊取,引起交易主體的資金、數據流失。

當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並非突出問題,其呈現度、影響度遠不及網上非法集資、網上騙貸等問題。但基於金融活動的本性和互聯網內含的助推作用,其發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危害性不容小覷。互聯網金融面臨多種風險,其中最危險的仍是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很可能成為下一次流動性危機的觸發點,同時流動性風險還影響著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穩健發展,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出現系統性風險。對此,有識之士紛紛發出警惕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之呼吁及對策建議。央行等機構發布《意見》,更是啟動了國家層面的統一管理。業界和理論界當以此為契機,全面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的理論研究和對策設計,加速提升管控水平。(參考資料略)(作者單位:山東大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趙晶)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