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農村而言,它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同樣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村庄可以分成4種類型,第一種叫社區型村庄,就是在城市周邊的農村,現在變成了城市社區。第二種叫文物型村庄,就是那些具有文物價值的村庄被保護下來了。文物型村庄數量很有限,全國現在大概進入國家名單的才一萬多個。現在全國大概有250萬個自然村庄,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有360萬個。如今,每天都有幾百個村庄在消失,這是好事,也是壞事。隨著農業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需要把村庄集中起來居住,但是許多歷史文化都在這種滅村運動中消失了。在此背景下,怎樣保留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第三種就是農庄型村庄,也就是適應生產生活的需求而建設成的新型村庄。第四種是衰落型村庄,這些村庄逐漸空心化了,隻有幾個老人還住在那兒,逐漸地這個村庄就不存在了。這一類村庄佔比最大,再加上現在農村的優質資源都是單向流出,村庄作為農業現代化的載體,衰落似乎已不可避免。這其中主要問題就在於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這“兩公”沒有真正姓“公”。
可以說,農業現代化的主體和農業現代化的載體,遠遠沒有適應形勢的需要。所以,不能因為目前糧食過剩,就認為“三農問題”解決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三農”工作時,頭一句就是“繼續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這對“三農過關論”無疑是一個振聾發聵的警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去庫存具體而言是指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糧食安全戰略不用再堅持。
首先,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農業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務,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的重大問題。隨著我國人口總量的進一步增加以及城鎮化推動的大批農民進城由糧食生產者變為消費者,我國糧食的剛性需求也會增加,未來糧食供需矛盾隻會進一步加劇。據國家有關機構研究預測,即使到2020年我國新增500億公斤糧食的目標如期實現並得以保持,我國糧食缺口仍然較大,到2030年,缺口將達到1220億-1700億公斤。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更重要的是,國際貿易無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全球糧食供求偏緊,貿易量很小,通過國際市場調劑的空間十分有限。據統計,全球每年糧食的正常貿易總量僅為我國糧食需求量的45%,國際市場大米貿易總量僅相當於我國稻米消費量的15%左右。同時,糧食消費需求彈性小,供求兩端任何細小變化都可能產生劇烈的價格反應。從歷史經驗看,如果我國進口糧食佔國際糧食市場貿易量的10%,國際市場糧價則可能上漲100%,所以我國糧食問題必須立足國內解決。短期的去庫存並不意味著要放棄長期的糧食安全戰略。
短期的糧食去庫存也不應是簡單的清倉庫,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相聯系。隨著制造業的去產能化,勢必要大幅削減正在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剩工業產能,這意味著會出現一批失業工人。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如果進行裁員,那麼未來兩年,鋼鐵、煤炭等行業可能會有逾300萬人失業。即使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有能力妥善安置這批失業的工人,這部分工人的收入也會下降,他們不得不把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用於購買食品。如果糧食過度去庫存,將會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推動食品價格的上升並直接導致失業工人生活費用的增加,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糧食的去庫存化要與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聯系起來,可以考慮從現有的糧食庫存裡面劃撥一部分糧食,作為失業工人的生活基金。
“二物”與“三物”
所謂“二物”指的是植物和動物﹔“三物”指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這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物質結構問題。人類有史以來就是“三物”開發,但是人類主要是依靠動物、植物獲取食物,在動物與植物開發利用問題上下了很多功夫,取得了成套經驗。微生物雖然也在開發利用,但遠遠沒有受到社會的重視。當前,農業供給側的突出矛盾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叫“植物缺油,動物缺奶,微生物缺人愛”。“植物缺油”最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現在每年需要進口8000多萬噸大豆以加工為食用油。“動物缺奶”這方面的最大缺口就是牛奶,世界人均消費牛奶110公斤,中國人均消費牛奶是38公斤,現在我國每年大概需求5000萬噸的牛奶,國內隻能產3600萬噸,每年還需要1400萬噸進口,奶供給嚴重不足。所謂“微生物缺人愛”,就是微生物的開發遠遠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未來,微生物的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用高科技手段開發微生物。微生物的開發,不僅能解決人類的產品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是生態循環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微生物的開發,整個農業的生態循環就不能實現。
微生物的開發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大產業,利用那些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及牲畜糞便,點草成金、點糞成金。微生物的開發,概括起來有六大領域,或稱之為“三料”“二品”和“一劑”。“三料”就是肥料、飼料和燃料。微生物肥料是替代農藥和化肥非常好的一個新肥種。中國現在大概有100多家企業在做。特別是在化肥農業普遍受到詬病的背景下,生物肥料越來越受到重視。第二個就是生物飼料。農作物秸稈通過微生物處理,可以生產各種口味,適應各種動物吃的飼料,有酸有甜。再一個就是生物燃料,通過微生物從秸稈等農林廢棄物裡提取燃料乙醇。纖維素乙醇是世界公認的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方向,目前世界上以農林廢棄物,如秸杆為原料的纖維素乙醇技術不斷取得進展,已有一批建成投產。但是,我國對纖維素乙醇研發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致使我國纖維素乙醇產業化進程落后於國際先進水平。所謂“二品”,就是食品和藥品。微生物食品有很多,這跟中醫有很大的關系。我國古代就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傳統中醫看病,大夫不光讓病人吃藥,還讓病人進補食物,進補的食物就具有藥的作用,這是中藥的重要傳統。所以像虫草、靈芝、猴頭這樣的寄生菌以及鬆茸、牛肝菌這些共生菌都是高檔營養品,價格非常昂貴,虫草最貴的時候賣150塊錢一個,還有像平菇、草菇、金針菇、黑木耳這些腐生菌也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微生物的藥品開發前景更為可觀。微生物藥品分三種,一種人用的,一種獸用的,一種農作物使用的。通過利用新的生物技術,微生物藥品的開發成果現在已經十分驚人。“一劑”就是微生物清潔劑。土壤和水污染了,用微生物技術可以把污染的土壤和水淨化。這個技術已有好多地方在使用。微生物的開發潛力非常巨大,應該利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等手段大力扶持。
由“二物開發”向“三物開發”邁進,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在社會樹立起“大食物”的觀念。(上)(本文是根據作者在中國農業大學演講錄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