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文選】《學習文選》:2016年中國經濟改革“著力點”
【學習路上】習近平首次系統闡釋“軍隊創新”思想 學者解讀三大要點
中國經濟發展困難挑戰應當如何應對?
實現目標信心從何而來?“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我國要保持6.5%以上的GDP增速。“對於這一目標,一些人士持懷疑態度。在我看來,不必過多擔憂。”信心從哪裡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從投資上看,目前中國勞動力人均資本存量不到美國的1/5,隻有日本的1/4,未來推進現代化,依然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增長空間﹔從消費上看,目前中國居民人均最終消費支出不到美國的1/14,不到日本的1/9,消費需求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從勞動力供給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紅利和新優勢﹔新型城鎮化方面,未來5年,將有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投資和消費需求。【詳細】
供給側改革的風口誰會站上
在今年的兩會上,每年高達萬億元的海外淘貨引起了企業界代表委員的熱議。其中一位來自傳統制造業的企業家發言慷慨激昂:“這件事讓我特別生氣,也刺痛了我的神經。我覺得很遺憾,同時也很悲哀。中國那麼多制造企業,連一個電飯煲都做不好,這沒有理由。”接著這位企業家分析了原因:“一個電飯煲成本就幾百元,日本賣五六千元中國人還搶著買,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企業的誠信出了問題,消費者不相信自己的企業了。”【詳細】
推進“十三五”醫療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老百姓不滿意。一是看病難。新醫改以來,政府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投入,硬件條件明顯改善,但是沒有合格的醫務人員看不好病,去好醫院找好醫生看好病仍然難。二是看病貴。盡管各級財政對城鄉居民的醫保補助由最初的20元、40元提高到2014年的人均320元,今年已達380元﹔居民醫保、新農合基金報銷的比例從30%~ 40%提高到70%左右,但是老百姓的自付費用未降反升,個人人均衛生費用從1094.5元上漲到2326.8元,自負比例超過40%。【詳細】
清理僵尸企業 國企如何手術
“去產能重點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僵尸企業要清出市場,主要在國有企業。”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近日說。在他看來,經過多年市場的風雨洗禮,民營企業已經習慣了優勝劣汰,而國有企業還有待適應。李毅中是在財經智庫主題座談會上如此表述的。該座談會的主題是“推動國企改革與‘雙創’融合,打造供給側改革的市場主體”。李毅中此前曾任中國石化總經理和國資委副主任,對國企的情形了解很深。【詳細】
為人民服務是文藝永恆的主題
我們的文藝為誰服務?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這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已經明確的問題,卻容易使人在認識上和實踐中迷失方向、發生偏差。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脫離了人民群眾,文藝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詳細】
推薦新聞:
習近平講話闡明新聞輿論工作"魂"與"神" 48字廓清職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