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歷史經驗與教訓【2】

2016年01月19日09:0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二 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教訓

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在長期探索實踐中。我們黨在作風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遭遇干擾、走過彎路。有些問題是痼疾,很難迅速根治。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之所以呈現新氣象新面貌,與深刻總結、認真汲取歷史教訓有因果關系。

(一)要“嚴”字當頭,敢於動真格、不手軟

過去整頓作風、查處腐敗普遍採用大轟大嗡、大搞“群眾運動”方式,有過火偏激之處。新時期擯棄了“左”的做法,但又出現偏軟偏鬆的一面。1989年政治風波前夕,鄧小平嚴肅指出:“腐敗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們往往下不了手。這就會喪失人心,使人們以為我們在包庇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 1994年6月,中央發出《關於在反腐敗斗爭中注重抓好經濟犯罪大案要案查處工作的通知》,指出當前查處工作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斗爭發展很不平衡﹔二是辦案阻力重重,進展遲緩﹔三是處理偏輕,打擊不力。《通知》分析說,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問題還未真正解決,有的對反腐敗抱著“不可不反,不可真反,不可大反”的敷衍應付態度,有的混淆嚴重犯罪與“敢闖、敢干”的界限,對犯罪分子百般同情袒護,甚至阻擾辦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種關系盤根錯節,落實從嚴治黨遇到諸多阻力和掣肘,以致有漏網之魚,甚至“帶病”升遷。一些官員因而失去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更熱衷於拉關系、找靠山,更懂得偽裝,更加迷戀權力與金錢,對黨風、政風和民風造成惡劣影響。十八大至今已有逾百名副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所犯之事主要在十八大之前,黨中央實際上是在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在整治“四風”、“打虎拍蠅”背景下,有人慨嘆“為官不易”“官不聊生”,實屬不經之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現在對黨員、干部的要求是不是過嚴了?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要求早就有了,是最基本的要求。現在的主要傾向不是嚴了,而是失之於寬、失之於軟,不存在嚴過頭的問題。” 他一再表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這種果敢、魄力和務實態度,支撐起當前這場新時期以來力度最大的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得黨心民心。這宣示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決心,體現了我們黨的自我淨化能力,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

(二)要按照“打鐵還須自身硬”理念選任干部,杜絕“燈下黑”現象

如前所述,我們的制度仍不夠完善不夠成熟。譬如,對一把手的監督不到位,搞家長制現象、買官賣官現象屢禁不絕。有些官員劣跡斑斑、屢被舉報,卻能一路過關不斷升遷,造成選人用人上的逆向淘汰。這類人高高在上,做人做事做官毫無底線,卻以清正廉潔的公眾形象示人,成為“兩面人”。近年那麼多高官(包括七個省會的市委書記)落馬,主要是中紀委鐵腕反腐、直接查處的結果,而本地本單位的紀檢監察部門大多失聲,有的甚至幫著捂蓋子。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被實名舉報后,該單位還出面“辟謠”,聲稱將追究舉報人污蔑造謠的法律責任,堪稱一幕鬧劇。

另一方面,我們的制度執行力亟待提高。例如,早在1984年12月,中央就作出《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經商、辦企業的決定》﹔1986年2月4日,又發布《關於進一步制止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經商、辦企業的規定》,其中首次就干部子女及配偶經商、辦企業問題作了明文規定。嗣后中央又就此三令五申,但效果不大,往往收斂一時便故態復萌,乃至越發失控。周永康之子周濱、蘇榮之妻於麗芳非法聚斂巨額財富,形成“家族式腐敗”,便是例証。

以上兩種情形構成“燈下黑”現象,嚴重敗壞黨和國家形象,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影響極壞。有人借此誣稱我國搞的是新官僚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治理“燈下黑”現象,除加強制度建設、建設法治中國外,須按照“打鐵還須自身硬”理念把好選人用人關,搞好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正所謂“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各級黨委書記要認真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紀檢監察干部處在反腐敗斗爭最前沿,不時受到潛規則、說情風滋擾,更要守紀律守規矩。2013年5月中紀委發布《關於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的通知》,便是基於整肅自身、打造一支過硬隊伍的考慮。

(三)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能一陣風、一陣子

不正之風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治理腐敗必須搞好作風建設。不過,以前抓作風建設存在時緊時鬆現象:開展集中教育活動時抓得緊,活動一結束就鬆下來。一些地方和部門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以致問題反彈回潮,治理效果曇花一現。據媒體報道,十八大之后狠剎公款吃喝之風,北京一些高檔餐飲場所的生意一落千丈。有家高檔餐館的老板給員工打氣說:“共產黨的整風運動,最多堅持一年,大家挺住,共渡難關。”但事實很快証明這是誤判,老百姓普遍感到這次與以往大不一樣。

習近平總書記在活動總結大會上分析說:“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麼多年,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症結就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他強調,貫穿黨的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為防止作風問題反彈,必須把作風建設常態化,發揚“釘釘子”精神,做到經常抓、長期抓。

(四)要務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1987年5月,中央專門召開總結大會,對歷時三年半的整黨工作進行總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圍繞黨建作出新部署。這從此成為集中教育活動的一個慣例。通過排比文獻可以發現,幾乎每次總結都會指出帶有共性的一個問題:活動開展得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門甚至走了過場。

指望通過搞一次活動就解決黨內存在的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況且形勢在發展、情況在變化,黨性黨風問題的解決不會一勞永逸。上世紀80年代整黨時,全黨約有四千萬黨員,有近250萬個基層和基層以上的黨組織,嗣后總數又不斷增加。這樣一個大黨,活動開展得不平衡在所難免。問題在於“走過場”。

改進作風時緊時鬆是從長時段講的,走過場則表現在活動過程中,其實質都是形式主義。每次活動自上而下分批進行,主動性、積極性總體上依次遞減。不少單位和個人將活動視為上級下達的任務,被動完成規定動作,認認真真走過場。這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明顯改善,但走過場現象依然存在。中央大刀闊斧、雷厲風行,而下面主動性不夠,投入程度不夠,有點像溫開水,與中央的要求、群眾的期望存在差距。用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時的話說,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

開展活動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理應珍惜。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是改進作風的主體。人人增強主體意識、大局意識,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從嚴從實改進作風,效果肯定大不一樣。

三 切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直面問題,不滿足已取得的成效,是清醒與自信的體現。目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指出,不良作風積習甚深,樹倒根在﹔腐敗與反腐敗呈膠著狀態。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屆中紀委四次全會上痛斥有黨員無視規矩和廉恥。他說,在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下,仍有一些黨員干部不收斂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仍出現“塌方式腐敗”。

因此,全黨同志要有緊迫感,要著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過去強調“從嚴治黨”到如今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是對十八大以來黨建新探索新實踐的深刻總結,是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的體現。“四個全面”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其余三個“全面”是戰略舉措。我們黨是執政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策劃者、領導者和組織者,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要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必須全面從嚴治黨。因此,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是最根本最關鍵的戰略舉措。

切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意義重大。“全面”“從嚴”分別指策略和要求。“全面”意味著統籌推進黨的五大建設,治標與治本兼顧,在改進作風、治理腐敗上形成合力,進而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不敢腐靠保持嚴懲腐敗的高壓態勢,形成威懾﹔不能腐靠完善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不想腐靠思想教育,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從嚴”意味著“嚴”字當頭,克服寬、軟現象,從嚴從實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目前進行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是一次活動,表明作風建設進入常態化,正是從嚴治黨的體現。“治”是落腳點,目標是實現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原文載譚維克主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叢》(第四輯),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夏春濤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