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

范恆山:高度重視並運用正確的改革方法

2015年09月24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於改革來說,方法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問題。改革方法決定改革的質量和效率,在很多時候甚至直接決定改革成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提高改革精確發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必須高度重視並正確運用改革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仍需突出重點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內在要求,是向建立健全新體制最終目標沖刺的邏輯使然。黨中央審時度勢,要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體制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面梳理並攻克各方面體制及其各個環節存在的弊端,但這並不意味著改革於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要面面俱到、同等用力。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突出重點。這是因為:其一,面面俱到的改革會使有限的資源分散,導致全部或大部分改革項目淺嘗輒止,不能產生徹底的、長期的改革效應﹔其二,面面俱到的改革容易導致魚龍混雜,甚至把並非改革的內容籠而統之地囊括在改革名下﹔其三,面面俱到的改革容易混淆視聽,造成改革泛化,導致“泛改革症”或“社會恐改革症”,帶來不必要的社會負面反應,增加不必要的改革成本。更主要的是,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隻有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才能帶動全局突破。

改革重點的選擇,是對內容重要程度、時間緊迫程度和條件具備情況的綜合考量。一般來說,那些在新體制系統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核心環節、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起著主要制約作用的關鍵環節、有利於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矛盾且具備相關條件的重要環節,應作為當前和未來改革的重點。對這些重點改革,應在國家周密規劃的基礎上,集中力量一鼓作氣地推進。所謂“攻堅”,就是抓住這些重點打殲滅戰,做到決戰決勝。與此同時,其他改革要圍繞重點改革配套推進。從方法論角度講,面面俱到的改革往往具有排炮型且碎片化的特征,實際上也往往缺乏章法和秩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改革,也難以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在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條件導向的基礎上明確改革重點,通過突破重點帶動全局。這些作為重點的改革依數量而論應該盡量精簡,確保都是真正處於上位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立一柱而定乾坤作用的改革。

就當前而言,應把形成選賢任能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保障公民公平發展權利與機會的制度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重要產品和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建設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等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著力確保改革方案的科學性

改革方案是改革的施工圖,其是否正確科學直接關系改革的效果。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科學制訂改革方案,確保每一項改革方案都正確可行,取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良好效果。科學制訂改革方案的一個根本原則是,堅持遵循改革基本方向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有機統一。改革方案的制訂,在大方向上必須堅持社會認同和國際通行的基本理念和規制,但具體內容設計則必須考慮現實基礎、發展階段、地區差異、領域特點。受實際條件所限,不排除在某個時期以及某些特殊地區、特殊領域的改革方案會有不同於一般要求的特點。從操作層面看,保障改革方案的科學性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重要方面。

保証足夠的醞釀研究時間。改革方案的制訂不宜簡單設置時限。越是重要的改革方案,所涉及的問題往往越復雜,越需要充分研究、多方論証、統籌兼顧,這就必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倉促行事,容易粗制濫造,也容易挂一漏萬。這種方案如果下達執行,不僅會帶來改革的曲折,而且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寧可慢一點,也要好一點”,應作為制訂改革方案的一個基本原則。相對於不科學的“急就章”式改革方案導致的巨大代價,多花點時間把改革方案做得更科學一些是值得的,這與不思改革、拖延改革是兩回事。

加強改革方案制訂過程中的統籌協調。任何真正的改革都是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特別是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攻克的體制機制頑瘴痼疾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和兼顧的利益也很多,情況錯綜復雜。加強改革方案制訂過程中的統籌協調,對科學制訂改革方案尤為重要。既要避免既得利益主體主導改革方案制訂的情況,也要避免由外行制訂改革方案。因此,應當堅持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廣泛開展社會協商。在此基礎上,由綜合改革領導機構負責統籌、協調、指導,確保改革方案的科學性。

改革方案制訂過程應盡可能公開。任何一項改革都涉及人民群眾的利益,理應讓人民群眾參與,既包括參與改革,也包括參與改革方案設計。改革方案最終要向大眾公開,而在此之前讓群眾參與方案的討論,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其承受能力,因為征求意見的過程同時也是解放思想、解開心結的過程。從理論上說,除了極少數事項,絕大多數改革方案的制訂過程都可公開。歷史表明,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所謂改革方案,往往脫離實際:有的公布之后廣受詬病,結果是還未改到位,又不得不緊鑼密鼓地謀劃新一輪改革﹔有的由於研究制訂時局限於內部操作而導致先天不足,因而在實施時不得不“亡羊補牢”,四處開口子,事實上導致出台的改革方案成了一紙空文。這樣的改革會付出巨大社會成本,嚴重影響改革的聲譽。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徹底解決改革方案制訂的封閉性問題。改革方案的研究制訂過程,能公開的應盡量公開。有的事項即便過程不能公開,到最后決定之前,也應在較大范圍聽取意見。

精彩推薦:


習近平談“治邊穩藏”:六大方略解決西藏發展問題

習近平評價抗戰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新征程

習近平:推動國家發展,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學者觀察:習近平東北調研之行給“十三五”規劃定下了基調

15次深改小組會彰顯“改革定力” 70余份文件繪改革圖譜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