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

范恆山:高度重視並運用正確的改革方法【2】

2015年09月24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簡政放權應把權力下放到正確的地方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而權力往哪裡下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項改革既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個基本原則,又要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避免出現未能放活經濟、放出活力,卻放鬆了管理、放掉了責任、放低了效率的后果。

原則上,政府放權應該是向市場放權、向企業放權。也就是說,能交給市場和企業的事項,應毫不遲疑地交給市場和企業。但對於政府部門間的權力轉移,則應慎重。政府部門間權力的橫向轉移,並不能改變政府管理的實質和政府管得過多、過寬、過細的狀況。那些必須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核心不是轉移問題,而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問題。一般地說,除了專業性較強的管理職能,政府管理職能放在宏觀綜合部門比放在專業部門更好,因為宏觀綜合部門對落實職能的考量更為全面、系統和客觀,其調控配套能力也更強。總體而言,政府部門間權力的橫向轉移,應以職能調整為依據,權責隨著職能走。

就縱向放權而言,除非該類事項本應屬於地方政府事務,或者地方政府處理此類事務更為熟悉和精准,原則上不宜將掌握在中央政府部門的權責層層向下移放。這是因為,無論就人力、能力而言,還是就受利益牽制而言,抑或是就決策程序的規范性嚴謹性而言,越往下面臨的風險越大。這不是簡單的“接得住接不住”的問題,而是存在機制性的“管不好”的缺陷。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一味強調中央部門權力向省、市、縣下放,則必然出現管不了、管不好的問題。如果政府層級間職責劃分不科學,或者在改革中行政權責在各層級政府間轉移不科學,就會直接影響政府正確地、更好地發揮作用,進而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各級政府隻有按照科學的層級職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力,才能實現“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積極建立改革效果監測評價機制

建立改革效果監測評價機制,是保障改革正確前行又不斷深入推進的重要手段,有利於檢驗改革方案制訂和改革方式選擇的科學性,及時糾錯、少歷風險、少付代價﹔有利於把握改革的力度,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和主動性,確保改革不停滯、不減速﹔有利於廓清改革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應該承繼的操作路徑,有序有效推進下一步工作。

應當看到,建立改革效果監測評價機制是有難度的:有些改革的效果表現為與其他改革配套的聯動效應,很難單獨體現﹔有些改革處於上位層面,其效果經過了多層次傳遞﹔有些改革的效果體現需要一個較長過程,有的甚至難以直接體現﹔有些改革的效果很難量化﹔等等。因此,建立改革效果監測評價機制,需要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精心設計。

總的思路應當是,尊重改革規律與特點,區分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的評估方式與標准。應把握好單項改革與系統改革、短期性改革與長期性改革、可量化改革與不可量化改革、純粹性改革與發展性改革等關系,分別確定監測的重點、內容和指標體系,以使監測評價盡可能反映實際狀況與發展勢頭。具體而言,對可以單獨或獨立進行的改革,應明確有具體時間要求的改革目標,並依此建立分階段、分任務的指標考核體系。受制於其他改革的單項改革,應參照單項改革要求對相關改革進行考核評價,同時進一步考查評估它們相互間的配套聯動狀態。短期性改革應按期限要求建立考核指標體系,長期性改革應分階段進行考核,並以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基本考核標准﹔除了基本方面,各階段的指標考核體系應與時俱進加以調整完善。可量化改革應科學設計指標體系,不可量化改革則應盡可能比照類似改革建立評價體系。直接與發展相聯或相融的改革,應把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指標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改革效果評價要與緣由追溯結合起來,准確分清是方案設計的問題,還是工作本身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採取應對之策。

在實際操作中,應把檢驗改革方案科學與否放在第一位。一方面,不能允許出現隻出方案、不論效果的糊裡糊涂改革或為改革而改革。經過檢驗証明效果不良的改革,包括在實施中四處開口子、導致主體改革安排名存實亡的改革方案,要堅決廢止和摒棄﹔有缺陷的則應迅速加以糾正和完善。另一方面,堅持由第三方監測評估改革方案,並作為一項硬性原則。改革方案的制訂要盡量為監測評估創造條件,做到可把握、可衡量、可核審、可追究。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4日 07 版)

上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