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安小米:現代國家治理的雲端思維

信息治理能力與政府轉型的多重挑戰

2015年02月16日14:44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原標題:現代國家治理的雲端思維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國家治理理念的提出給政府數據資源的管理與再利用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要應對挑戰、改善信息治理環境有三個關鍵性問題:政府數據的開放利用、跨政府部門的數字連續性管理和大數據環境下的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本文在對相關問題剖析其形成原因,對照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借鑒國內外最佳實踐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從整體規劃的角度提出了部署政府數據開放利用計劃、實施政務數據連續性管理制度和制定適用於大數據項目應用的個人信息保護對策的基本原則與實現途徑。

【關鍵詞】數據開放 連續性管理 個人信息保護 信息治理 國家安全 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研究背景

“大數據”一詞的出現不過數年。2008年9月,國際科技期刊《自然》推出名為“大數據”的專刊。最先經歷信息爆炸的學科,如天文學和基因學,創造出了“大數據”這個概念(Nature,2008)。通過Google Trends可以看出,“大數據”從2011年左右開始流行並爆發式地出現在各大新聞報道、領導人發言和行業報告中(Google trends,2014)。2012年,“大數據”登上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也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革命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社會民主的進步、國際化交融的影響等深刻變化,使得治理理論成為政府轉型與政府創新的最重要理論之一(趙景來,2011)。

大數據時代給國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往依靠工作經驗和局部反饋來預判社會變化的工作方式不再適用,僅靠政府部門來管理社會也顯得力不從心。如何應對信息技術浪潮和政府轉型等多重變革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沖擊,是大數據時代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文獻調查揭示,自2013年開始,文獻中才出現關於我國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研究,現有研究大多泛泛而談,缺少動因分析和基於事實的對策改進建議,缺少理論和機制的系統研究,僅處於起步階段。現有研究主題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其一,推進大數據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的建設(余貞備,2014﹔明仲,王強,2013)﹔其二,從國家戰略層面將大數據治理納入發展規劃,並完善法律環境(馬大龍,柴文忠,2014﹔鄔玉良,2014)﹔其三,如何利用大數據支持政府決策與社會應急,並且更多地提升公眾參與程度(馬慧民,周曦民,2014﹔唐皇鳳,陶建武,2014﹔王向民,2014)﹔其四,如何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與數據整合,打破條塊分割現象(余貞備,2014﹔羅玉亮,2014﹔吳建樹,2014﹔劉葉婷,唐斯斯,2014)﹔其五,提倡政府數據開放,實現多元共治(王向民,2014﹔九三學社中央大數據課題組,2014﹔胡洪彬,2014)。

分析相關研究內容發現,大數據時代國家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第一,政府部門缺乏大數據意識(唐皇鳳,陶建武,2014﹔胡洪彬,2014)﹔第二,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劉葉婷,唐斯斯,2014﹔羅玉亮,2014﹔九三學社中央大數據課題組,2014)﹔第三,條塊分割造成的信息壁壘(胡洪彬,2014﹔劉葉婷,唐斯斯,2014)﹔第四,信息安全,包括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王忠,殷建立,2014﹔胡洪彬,2014﹔唐皇鳳,陶建武,2014)。

研究揭示,上述問題並不是大數據時代才具有的獨特問題,而是我國政府領域長期存在的信息治理環境亟待改善的遺留問題。大數據之大,並不僅在於其來源之多、規模之大,更是在於其中數據關系復雜,蘊含潛在價值豐富,並非一方之力可以解決。而在政府走向治理的今天,如果我們依然用傳統的管理和規劃的思維方式,必然難以適應時代的進步。

治理理念強調多方參與。公共領域的治理需要協同創新機制,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治理,簡稱4P(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s)機制。除了政府部門之間打通壁壘實現實時的數據共享之外,如何激勵政府和企業合作,如何提高公眾參與度更是大數據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從“政府數據開放利用”、“政務數據連續性管理”、“大數據背景下國家機關個人信息保護”三個方面,討論了大數據時代信息治理存在的三個關鍵問題,對其應對原則和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旨在改善政府信息治理環境,支持國家治理。

政府大數據開放利用是社會治理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的關鍵要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學術前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