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義平:如何認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5年01月05日08:1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主講人:李義平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講座主題:如何認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內容摘要

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顯著特征

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和看待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諸多特征

三、面對新常態,我們應當有新思維

講座全文

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講的主題是“如何認識中國經濟新常態”。圍繞這個問題,我准備講三個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本次經濟工作會議的顯著特征﹔第二個問題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和看待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諸多特征﹔第三個大問題是面對新常態,我們應當有新思維。

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顯著特征

我剛觀察了一下,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大概應該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第一次沒有提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我們不能讓百分之零點幾的經濟增長速度影響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政策,而且GDP也是一個不能全面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社會發展質量的一個概念。第二個顯著特征,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從戰略性、全局性出發,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經濟處於一個新常態,提出要辯証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這個特征下來思考我們的改革。第三個特征是這次經濟工作會議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緊密結合,充分地體現了改革的意向,特別是堅持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多次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市場去選擇未來的產業取向和產業走勢。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特點。

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這次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提出來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處於一個新常態。這個判斷是戰略性的。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我們面臨的形勢、我們面臨的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新常態大概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在新常態情況下,經濟增長再也不會有30年快速發展的兩位數增長。也就是說,快速的追趕型的經濟增長速度的條件已經不存在了,那個時候之所以有快速的經濟增長,有兩位數的快速經濟增長,第一是我們的產業空間很大,第二是資源環境的壓力不大,第三是我們的勞動力便宜,第四是國際經濟形勢普遍向好,第五是我們的改革開放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長期被壓抑的那種創業的激情、創新的激情、發展經濟的激情。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由於產業空間很大,跟著人家后面去做,就可以有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樣一個速度,相對的特征是粗放的、是速度型的,現在進入了一個中高速的經濟增長階段,說明中國經濟更成熟了,進入了一個穩健的發展期。實際上發達國家或者說一些現在的發達國家,那些曾經是后發展中國家,通過追趕成為現代的發達國家的這樣一些國家,比如說日本、韓國、德國,包括中國的台灣省,都曾經經歷過這樣一個快速地發展階段。法國也是。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日本也是。經歷了這樣一個追趕型的快速發展之后,經濟就進入一個穩健的增長期。這應該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層次更高了,而且現在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對應的GDP的總量比原來要大得多了。實際上,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上趨同的,而且都不快,因為它的盤子大了,因為它的質量高了,因為它的效益高了。所以,辯証地看這個速度,我們的經濟是進步了。如果把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快速發展的追趕期,第二個階段是穩健的增長期,第三個階段是一個成熟的、底子更大的、盤子更大的、效益更高的、速度相對更慢的一個狀態的話,我們現在進入了第二個狀態。所以,我們應該辯証地看待新常態問題,看待速度問題。

新常態的第二個特點,是我們發展經濟的一系列條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工作會議所高度概括的,首先是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消費永遠是推動和拉動經濟發展的最終的力量。原來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消費結構、我們的消費模式,基本上是模仿,基本上是排浪式的,基本上個體特色不是那麼明顯。發展到今天,消費結構越來越具有差異化,越來越具有個性化。所以,消費結構、消費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求我們的企業、要求我們的經濟政策作出相應的對待。這是從消費結構來看。

從經濟發展的另外一駕馬車,從投資來看,我們原來的投資空間很大,隻要我們投資什麼樣的產業,我曾經說,比如說我們原來有很多的白紙,這些白紙都沒有寫什麼東西,我可以用這個白紙寫這個東西,用這個白紙寫這個東西,用這個白紙寫這個東西,現在白紙沒有了,傳統產業的產能相對過剩,甚至是嚴重過剩。李克強總理曾經指出,產能過剩的壓力很大,結構調整的壓力很大,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要靠投資的話,除了中西部的基礎建設,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業態、新的產業、新的投資方向。目前的投資,不是簡單的投資,應當說是尋找產業發展方向中的投資。尋找產業方向應該排在投資的前面,它指引我們投資的方向。這是第二個特點。

新常態的第三個特點,是我們的比較優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原來加入國際經濟一體化,你必須加入國際經濟一體化,因為世界上是無疆界的市場。要加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話,就自覺地、自然而然地和國際上的國家,經濟就展開了競爭。以往我們的競爭主要靠便宜這一方面的比較優勢,便宜體現在勞動力便宜,體現在環境便宜。其實我們的經濟發展是經濟環境的質量這個成本沒有充分地估計夠。發展到現在,勞動力不便宜了。各個國家都走過這麼一個特征,當年日本的勞動力便宜,當年韓國的勞動力便宜,發展到后來,勞動力都不便宜。勞動力相對顯得稀缺,稀缺的東西就相對顯得昂貴,資本現在充裕了,我們有很多外匯儲備。什麼東西相對的充裕,什麼東西就相對的便宜。而且,現在人民群眾對經濟增長發展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有很好的環境,要求有干淨的水、碧藍的天、安全的食品。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應當有新的比較優勢,不應當逃避於勞動力便宜,不應當逃避於資源環境的壓力不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講堂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